首页
>
资讯
>
欧洲药典采纳高通量测序(HTS)检测生物药病毒污染
出自识林
欧洲药典采纳高通量测序(HTS)检测生物药病毒污染
2025-04-28
4月23日,欧洲药典委员会(European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EPC)在第181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通则——“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检测病毒外源因子”(2.6.41)。
该通则曾于2024年5月征求意见,此次采纳后,将于2025年10月在欧洲药典(Ph. Eur)第12.2期发布,并自2026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标志着生物制品病毒污染检测技术在监管层面的显著进步,为行业带来新的标准和指导。
高通量测序(HTS,亦称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是一种前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制品病毒外源因子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HTS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它能够检测已知和未知的广泛种类病毒,且可替代部分体内检测方法,这一点也契合当前欧美大力推进削减乃至取消动物试验的监管导向。
新通则详细描述了HTS技术在生物制品病毒外源因子检测中的应用,涵盖疫苗、重组蛋白、用于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以及用于细胞治疗的细胞制剂等多种生物制品。
通则关键内容包括:
- HTS工作流程:通则详细阐述了HTS检测的各个步骤,从样本采集、核酸提取到测序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 检测方法设计:HTS检测方法分为非靶向(non-targeted)和靶向(targeted)两种。非靶向HTS旨在全面检测样本中的所有病毒序列,而靶向HTS则专注于特定病毒或病毒家族。通则对这两种方法的设计原则和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说明。
- 分析方法:通则介绍了三种主要的分析方法:基因组学(genomics)、病毒组学(viromics)和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基因组学侧重于分析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病毒组学则专注于样本中所有病毒的组成和多样性;转录组学用于研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转录活性。
- 控制样本:通则强调了在常规检测中使用控制样本的重要性,包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有助于验证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 方法验证:通则还提供了HTS方法验证的详细指南,包括选择合适的加标材料(spiking materials)和评估HTS性能特征(如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等)。此外,还强调了针对具体产品的验证需求。
新通则将与ICH的Q5A(R2)指南(包括HTS技术)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参考品(用于HTS检测外源病毒)报告共同推动HTS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识林-实木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岗位必读建议: - 研发(R&D):理解病毒清除研究的设计和执行,确保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性。
- 质量保证(QA):掌握病毒安全性评估的合规性要求,监督病毒检测和清除过程。
- 生产(Production):遵循病毒清除程序,确保生产过程的病毒安全性。
- 法规事务(Regulatory Affairs):熟悉ICH Q5A(R2)指南,为市场申请提供病毒安全性数据。
工作建议: - 研发(R&D):在设计生物技术产品生产工艺时,考虑病毒清除的策略和方法。
- 质量保证(QA):建立和维护病毒检测和清除的SOPs,确保流程符合ICH Q5A(R2)要求。
- 生产(Production):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病毒清除步骤,记录并验证其效果。
- 法规事务(Regulatory Affairs):准备市场申请文件时,包含病毒安全性评估数据和风险评估报告。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生物技术产品,包括生物治疗药物和某些源自人或动物细胞系的生物制品,如哺乳动物、禽类或昆虫细胞。涵盖的产品类型包括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及其衍生产品。适用于ICH成员国的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估。 要点总结: - 病毒清除研究设计:强调使用代表性和合格的缩小模型评估病毒清除,考虑病毒载体的物理化学特性。
- 病毒检测:在生产过程的适当步骤进行全面的病毒检测,以支持产品的总体安全性。
- 风险评估:基于风险评估确定病毒检测和清除的范围和深度,考虑细胞基质、病毒种子/载体的特性。
- 病毒载体产品:特定产品如AAV适用病毒清除步骤,确保清除外来和生产病毒。
- 生产过程的病毒安全:依赖于封闭处理、测试和其他预防控制措施,通过风险评估支持产品的病毒安全。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质量保证):应熟悉Ph. Eur. 11th Edition中关于质量标准和测试方法的更新,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欧洲药典的要求。
- R&D(研发):在开发新产品时,需参照药典对原料、制剂和生物制品的指导原则。
- Production(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守药典规定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和中药等药品类型,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等注册分类。发布机构为欧洲药典委员会,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 要点总结: - 质量控制更新:Ph. Eur. 11th Edition对多种药品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更新,包括新的测试方法和修订的限值。
- 生物制品指导:新增和修订了生物制品的特定要求,如疫苗和免疫血清的安全性和效力评估。
- 原料药标准:对原料药的纯度、杂质和质量属性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了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的重要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微生物学标准:更新了微生物学测试方法,包括无菌检查、内毒素检测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