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
查找内容:
替换为:
全部替换
插入链接
链接网址:
链接显示标题:
请选择网址类型
点我插入链接
插入文件
文件名称:
文件显示标题:
请选择文件类型
点我插入文件
发现错误 发表观点

原文内容

反馈意见

提交 正在提交..... 反馈历史

复制下面的地址分享给好友

确定 正在提交.....
train

你好,

关闭
提交 重做 重新开始 关闭
跳转
  • 新建同级
  • 新建子级
  • 删除
  • 重命名
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公开

取消 确定

1. 基本信息
姓名:
企业:
职位:
联系方式:
邮箱:
2. 请在此填写您的问题,我们将优先安排答疑
提交

报名成功!
课程观看链接如下:
请添加课程助理微信,获得更多信息:
确认
确定
取消 确认

识林

  •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 主题词库
  • 帮助中心
  •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 30天免登录

    忘记密码?

【周末杂谈】对创新药资本寒冬的逆向思考

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对创新药资本寒冬的逆向思考

页面比对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对创新药资本寒冬的逆向思考
周末杂谈
页面比对
笔记

2024-09-08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从追求资本市场效率和净化创新药产业的角度看,资本寒冬比暖冬好

这些日子,为创新药企融资难、还账苦的诉说和呼吁不断。资本寒冬让人感觉不仅温度低、而且风大,似乎在摧残着初生的创新药产业,好一派凄凉景象。这是很不幸的,尤其是对当事人和朋友,笔者就是朋友之一。但若往后退一步、从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寒冬未必是坏事。

药业是产业,在一定意义上是资本驱动的。资本无情无义,不在乎是创新药、仿制药,还是挖煤采矿,只关心投资回报。不信的话,试问全球哪个国家不关心自己国民的健康,但却只有极少数国家才有创新药产业。这些国家无一不具备健康的资本市场。

判断资本市场是否健康的方式之一是看其是否高效。高效的资本市场应促进并加速优胜劣汰。拿传统风险投资的企业,钱越烧越少,产品上市遥遥无期,下一轮融资越发艰难,企业存活成问题。拿国内风险投资的企业,也许称“无风险贷款”更合适,不仅企业生存成问题,弄得不好,连个人财务都搭进去了。这会让企业更早做两手准备。也就是说,“寒冬”会让企业倒的更快、行业净化的越快。相反,“暖冬”会拖延企业倒闭的过程,甚至浪费更多的资本。从这点上看,仅从这点上看(因为还有很多其它观点),国内的风险投资不失为高效。

资本寒冬会损害产品研发吗?未必

有些企业就差一口气,再有几年和几个亿,产品就可能品研发成功了。资本的寒冬和“短视”,也许会丢失这些成功的机会。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因为企业会出卖有希望的在研产品。当然,被逼情况下是卖不出好价钱的,这对卖方不利,但对买方则是好事。成本低会给后续运营带来更大的空间,反而更有利于产品的研发成功。

资本寒冬会造成人才流失吗?未必

流会的,失就不一定了。首先,企业卖产品的同时,也会“卖人才”。除非买方自己有类似的竞品,买的目的是为了将对方竞品扼杀在摇篮之中,不然为何不将最熟悉该产品研发的人才一起买过来?即使是为了消灭竞品,卖方也许有自己所需的专业人才。其次,创新药业是典型的知识型产业,专业人才短缺是长期性的。真正的人才,即有知识、有经验、善思考的人才,是难以长期流散街头的。真有这样处境的人才,欢迎来识林求职。

资本寒冬会挫伤未来投注者的积极性吗?未必

在高科技领域内,世上还有什么比生物医药行业更适合风险投资的?顺便说一下,将Hi Tech译为高科技是不对的,应译为高技术,因为Tech只有技术的意思。芯片、IT、AI、电池、电车、光伏、风车,都是高技术,不是高科技。搞创新药,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这有离我们近的屠呦呦和核酸疫苗发明人获诺贝尔奖为证。从资本投资角度看,生物医药是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领域,是人类综合智慧拼搏的主战场,会吸引富有想象力的投资家。

我国的创新药业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创期。创新药研发可借鉴国外经验。但搞创新药,先要营造适合的政策环境,而这离不开土壤。带土栽培只能靠自己摸索。希望经过这一轮寒冬后,无论是投资家、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都会更客观地评估自己、他人和产品,投资会变得理性、鱼目混珠的事会少发生,行业发展会变得健康。想起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取自“https://login.shilinx.com/wiki/index.php?title=%E3%80%90%E5%91%A8%E6%9C%AB%E6%9D%82%E8%B0%88%E3%80%91%E5%AF%B9%E5%88%9B%E6%96%B0%E8%8D%AF%E8%B5%84%E6%9C%AC%E5%AF%92%E5%86%AC%E7%9A%84%E9%80%86%E5%90%91%E6%80%9D%E8%80%83”
上一页: IPEM_课程_生物制品的技术转移和可比性研究;FDA_生物制品的审评、检查和合规监管动向
下一页: 【识林社区】专题问答集锦:FDA_对_GMP_合规的要求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 【周末杂谈】疫苗当先,众人挣...
  • 【周末杂谈】疫苗与全球化
  • 【周末杂谈】疫情过后,特事特...
  • 【周末杂谈】疾病意识宣传与药...
  • 【周末杂谈】病毒传播和科技应...
热点新闻
  • ICH 发布新 Q1 稳定性指南...
  • 【直播】25年4月全球法规月报...
  • 【识林新文章】中国无菌附录对...
  • 【识林新工具】AI知识助手,AI...
  • VHP(过氧化氢蒸汽)的“脆弱...

 反馈意见

Copyright ©2011-2025 shilin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识林网站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650号-2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78号
请登录APP查看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