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AAPS年会精彩报告 — 注射剂中的颗粒
出自识林
2019-11-07
2019年10月17-18日在苏州举办的AAPS中国讨论组年会上,汇聚了近200名来自监管部门、企业、高校的从业者参会。会议期间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互动频频。识林和大家分享MSD的Xu Wei博士题为《注射剂中颗粒问题的挑战和机会》的报告,更多会议分享,欢迎大家登录App会议日历【2019年AAPS中国讨论组年会】,不仅有会议的部分PPT,还可以进行点评和交流心得。
生物制剂在近些年来越来越火热,大部分生物制剂都被开发为注射剂,而注射剂中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颗粒(Particulates)。颗粒是指除了气泡以外的来自外界的或产品析出的、可移动的、不可溶的颗粒。【关于颗粒的详细监管技术内容见识林主题词“颗粒”】 如果静脉注射剂中的颗粒进入了循环系统,可能会引起血管的堵塞(红细胞5μm,毛细血管5-10μm,大血管10-50μm),肺栓塞和器官的慢性损伤。对于非静脉注射剂,如果血管外区域存在颗粒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当发现可见颗粒时,产品会被召回。在FDA报告的数据中,颗粒问题是FDA召回生物注射剂的主要原因,在2016年70%以上召回都是因为颗粒问题。
根据来源,颗粒可分为:
- 外部(Extrinsic)颗粒:颗粒来自工艺之外,例如头发、纤维等
- 固有(Intrinsic)颗粒:工艺内相关颗粒,例如玻璃(容器)、橡胶(胶塞)、硅油等
- 内源(Inherent)颗粒:来自处方的颗粒,例如沉淀、聚合物等
外部和固有颗粒在知道来源的情况下相对容易被检测和清除掉,而来自处方的内源颗粒与制剂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只有充分的理解如何去掉内源颗粒,才能对产品质量有保障。内源颗粒可能是API本身的稳定性不够,或与辅料杂质发生反应而形成颗粒,或是杂质本身形成颗粒等。
根据大小,颗粒可分为:
- 可见颗粒(Visible Particles):≥100μm
- 不溶性颗粒(Subvisible Particles):<100μm,当颗粒小于40~50μm时,肉眼很难识别
- 亚微米颗粒(Submicron Particles):<1μm,此类颗粒很少被提到,但是此类颗粒在保证产品质量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USP专论中,USP<1>注射剂和植入药物、USP<1790><790>注射剂目检、USP<1787><787>治疗性蛋白注射剂的不溶性颗粒问题、USP<788>注射剂颗粒问题,分别对对颗粒的分析方法和限度有详细说明。对于可见颗粒是不被允许,在USP<790>中对检验时光线、背景、受训和经认证的操作人员有详细描述。对于不可溶颗粒,根据颗粒的大小,有不同的限度要求。对于不溶性颗粒的分析可以通过光阻法或显微镜方法进行评估。
如果能有效的分类颗粒、预测颗粒的形成,就可以很好的控制或去除颗粒,然而颗粒的特征化是很具挑战的事。颗粒的来源很多,对于内源颗粒形成动力学过程很难进行预测,因为过程受多因素影响。内源颗粒缓慢聚集过程可能导致产品研发晚期的失败,例如在早期的非临床和临床试验,都未暴露颗粒问题,而在后期的长期稳定性实验中暴露了缓慢颗粒形成问题,带来了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想理解颗粒的形成机制,对于已发现颗粒的化学组成分析尤为重要。颗粒特征检验的方法见下图,一般对颗粒的某一特征的确认需要多个检验方法。
对于颗粒的特征化存在gap,对于50nm到5μm的亚微米颗粒,成分鉴定的手段是十分有限的。
颗粒问题作为注射剂的重要质量因素,只有对其来源,形成机制充分理解,才有可能降低颗粒可能给产品带来质量风险。
作者:识林-枫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 admin@shilinx.com 。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质量保证):负责确保原料药生产全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规范,监控质量体系运行。
- QC(质量控制):负责原料药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 生产:负责按照GMP要求进行原料药的生产操作,确保生产过程合规。
- 工程:负责厂房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符合要求。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领域的原料药生产,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适用于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发布机构为国际通用标准。 文件要点总结: 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调了从质量管理到生产控制的全过程管理。首先,文件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机构职责,特别强调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规定了自检、产品质量回顾以及质量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人员方面,规定了资质、培训和卫生要求,确保员工符合岗位需求。厂房与设施章节详细规定了设计建造、公用设施和特殊隔离要求,以保证生产环境的适宜性。设备章节则涉及设计建造、维护保养、校准和计算机化系统的要求,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文件还特别提到了无菌原料药的生产特点,包括生产工艺、厂房设施设备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以及环境控制等,这些都是确保原料药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