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
查找内容:
替换为:
全部替换
插入链接
链接网址:
链接显示标题:
请选择网址类型
点我插入链接
插入文件
文件名称:
文件显示标题:
请选择文件类型
点我插入文件
发现错误 发表观点

原文内容

反馈意见

提交 正在提交..... 反馈历史

复制下面的地址分享给好友

确定 正在提交.....
train

你好,

关闭
提交 重做 重新开始 关闭
跳转
  • 新建同级
  • 新建子级
  • 删除
  • 重命名
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公开

取消 确定

1. 基本信息
姓名:
企业:
职位:
联系方式:
邮箱:
2. 请在此填写您的问题,我们将优先安排答疑
提交

报名成功!
课程观看链接如下:
请添加课程助理微信,获得更多信息:
确认
确定
取消 确认

识林

  •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 主题词库
  • 帮助中心
  •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 30天免登录

    忘记密码?

【周末杂谈】ChatGPT – 职业的杀手

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ChatGPT – 职业的杀手

页面比对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ChatGPT – 职业的杀手
周末杂谈
页面比对
笔记

2023-04-02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人与人争,有输有赢。人与机器争,一旦输了,就再也赢不了了

各界对ChatGPT的热度不减。这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C. Haug和J. Drazen(曾任杂志主编近20年)联合署名、题为“临床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2023”,回顾医学AI的历史,展示最新医学ChatGPT应用,并宣布将陆续刊登AI评论文章。文章调子积极,并以如下的句子结尾“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不会让卫生专业人员失业。相反,会让卫生专业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将时间留给大家都重视的人与人间的交流”。这话读起来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杂志的同一期上,还有一篇由P. Lee,S. Bubeck和J. Petro联合署名(前两人来自微软公司)、题为“GPT-4作为医学AI聊天机器人的好处、局限和风险”的文章,给出了4个具体的例子,包括:人与GPT-4关于服用二甲双胍的对话,GPT-4根据医患对话而整理的病历,GPT-4回答美国医生执照考试的考题、并给出答题的依据和推理过程,以及医生和GPT-4就慢阻肺诊治的对话。不知怎的,文章读起来感觉像是宣传GPT-4的软广告。

3月8日的《纽约时报》刊登了由N. Chomsky,I. Roberts and J. Watumull联合署名、题为“ChatGPT的虚假承诺”的文章。首位作者是前MIT退休教授、语言学大师。文章的观点尖锐:“ChatGPT 及其同类产品在本质上无法平衡创造力与约束。它们要么过度生成(制造真相和谎言,认可道德和不道德的决定)或生成不足(表现出对任何决定的不承诺和对后果的漠不关心)。鉴于这些系统的不道德、伪科学和语言无能,我们只能为它们的流行而哭泣或大笑”。笔者读了三遍才有些感觉。

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一篇题为“GPT 就是 GPT:初看大型语言模型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潜力”的学术性(严谨、客观)文章。作者是T. Eloundou, S. Manning, P. Mishkin和 D. Rock,其中前三位来自创造ChatGPT 的美国OpenAI公司,第四位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文章尚未正式发表,而是以预印本的方式,于3月27日挂网(url)。文章试图估计GPT-4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说白了,就是对哪些职业会形成威胁,威胁有多大。文章长达35页纸,现摘要如下。

  • 受影响最大的职业:数学家,文案人员,新闻记者,临床数据管理员,会计,律师助理 …
  • 受影响最小的职业:运动员,厨师,服务员,修理工,钳工,管工,电工,泥瓦匠,屠夫 …
  • 受影响最大的技能:数学,计算机编程,写作 …
  • 受影响最小的技能:明辨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科学,启发和讨论式教学,…

上述研究结果,多数是容易理解的。唯独数学家为何受影响大,让人感到意外。也许OpenAI的作者们最了解ChatGPT背后的数学机理?也许这里说的是普通应用型数学家,而不是所谓研究高深问题的数学家?

一位智者曾说:“人与人争,有输有赢。人与机器争,一旦输了,就再也赢不了了,非常残酷”。笔者的理解是:人的能力提升速度,是以年记的。机器的能力提升速度,是以小时、分、甚至是秒记的。不在一个量级上。难怪4天前,美国一批学者和产业人士带头呼吁暂停AI研发6个月。恐怕已经太晚了。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取自“https://login.shilinx.com/wiki/index.php?title=%E3%80%90%E5%91%A8%E6%9C%AB%E6%9D%82%E8%B0%88%E3%80%91ChatGPT_%E2%80%93_%E8%81%8C%E4%B8%9A%E7%9A%84%E6%9D%80%E6%89%8B”
上一页: 国内药政每周导读:创新药加快申请审评落地,电子证照附件,药品抽检年报,第8批集采开标,儿科药代动力学模型
下一页: 【识林会议日历】4月重点会议预告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 【周末杂谈】疫苗当先,众人挣...
  • 【周末杂谈】疫苗与全球化
  • 【周末杂谈】疫情过后,特事特...
  • 【周末杂谈】疾病意识宣传与药...
  • 【周末杂谈】病毒传播和科技应...
热点新闻
  • ICH 发布新 Q1 稳定性指南...
  • 【直播】25年4月全球法规月报...
  • 【识林新文章】中国无菌附录对...
  • 【识林新工具】AI知识助手,AI...
  • VHP(过氧化氢蒸汽)的“脆弱...

 反馈意见

Copyright ©2011-2025 shilin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识林网站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650号-2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78号
请登录APP查看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