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
查找内容:
替换为:
全部替换
插入链接
链接网址:
链接显示标题:
请选择网址类型
点我插入链接
插入文件
文件名称:
文件显示标题:
请选择文件类型
点我插入文件
发现错误 发表观点

原文内容

反馈意见

提交 正在提交..... 反馈历史

复制下面的地址分享给好友

确定 正在提交.....
train

你好,

关闭
提交 重做 重新开始 关闭
跳转
  • 新建同级
  • 新建子级
  • 删除
  • 重命名
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公开

取消 确定

1. 基本信息
姓名:
企业:
职位:
联系方式:
邮箱:
2. 请在此填写您的问题,我们将优先安排答疑
提交

报名成功!
课程观看链接如下:
请添加课程助理微信,获得更多信息:
确认
确定
取消 确认

识林

  •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第二版)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 主题词库
  • 帮助中心
  •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 30天免登录

    忘记密码?

研究揭示 FDA 在印度的“预先通知检查”暗含显著质量风险

首页 > 资讯 > 研究揭示 FDA 在印度的“预先通知检查”暗含显著质量风险

页面比对

出自识林

研究揭示 FDA 在印度的“预先通知检查”暗含显著质量风险
页面比对
笔记

2025-08-18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图片来自网络,仅作示意用

众所周知,FDA在监管美国本土和印度等国外药品生产设施时,采取不同的通知方式。对内常用突击检查(unannounced),对外则通常会提前数周甚至数月告知检查安排。近日,由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研究人员牵头开展的研究《预先通知的监管检查:FDA监督与药品质量风险》(Preannounced Regulatory Inspections:FDA Oversight and Drug Quality Risk)发表,对这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对检查结果和药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文中未提FDA于5月宣布将扩大对国外生产设施的突击检查新政策(当时该文尚在审稿环节),但作为学界罕有的针对FDA检查的研究成果,这份文献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其结论毫无疑问将进一步强化突击检查新政策的力度。此外,文中几乎未提中国药企,但这只应令我们更加警醒。

泛泛对比,突击与否似乎并不影响检查结果?

研究团队首先分析了过去15年的FDA检查数据,涵盖245个设施的1292次检查,其中美国本土检查均为突击,印度检查为预先通知。研究使用FDA的场地选择模型(Site Selection Model,SSM)标准,将美国设施与印度设施进行匹配。

结果显示,同等风险的美国设施与印度设施相比,在造成最严重检查结果的几率上并无显著差异。看起来,美国和印度设施的质量风险类似?

但这一结果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预先通知检查使印度药品设施得以掩盖原本更为严重的问题;二是关于印度药品设施生产质量风险较高的传闻不实,即印度设施确实并不比美国本土差。那么到底是哪个原因呢?

并不意外的结论:预先通知检查暗含较高质量风险

为了严谨地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利用了两个新的数据集进行分析。

第一个数据集来自2010年代初印度的一次小规模突击检查试点,该试点由前FDA检查员、我国药企耳熟能详的Peter Baker进行,相关数据由《仿制药的真相》(Bottle of Lies)一书的作者Katherine Eban提供(并得到Baker许可)。数据包括55次检查,均由Baker完成。对比结果显示,在同一检查人员手里,同样都是突击检查,印度设施比美国设施更有可能获得最严重的OAI(官方行动指示)结果(77% vs 25%)。

第二个数据集包含FDA于2022年4月启动的印度突击检查试点,该试点由国会要求进行,涉及185名不同检查员的278次检查。研究团队通过信息自由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FOIA)请求获得了相关数据,并创建了一个合理的对照组——同一印度设施之前接受的预先通知检查。分析结果印证了上述结论,对于同一处设施,突击检查获得OAI结果的几率比预先通知检查高出惊人的254%。

进一步警示:检查结果预示着实际的安全风险

研究团队进一步比较了美国和印度生产的药品质量差异。他们使用SSM标准在设施层面进行匹配分析,以确保匹配的设施具有相当的生产质量风险。基于219处设施的3881个药品,结果显示,印度设施生产的药品与美国匹配设施生产的药品相比,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出87%。

这表明,质量风险与安全风险确实相关,而FDA在印度预先通知检查的做法可能掩盖了较高的风险,从而对美国患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淡化地域,研究者直指现实因素,批评FDA

研究者强调,上述研究结果并非暗示印度药厂对药品生产质量的关注度低于美国,而是表明,无论在哪个国家,管理者都会以经济理性的方式行事:突击检查刺激企业保持持续的“备战”状态,而预先通知检查则激励企业临阵磨枪。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后者将导致有意或无意地掩盖药品生产设施的实际质量状况。

但研究者把矛头指向FDA。此前,由于缺乏可测试的数据,上述结论(似乎显而易见)很少在学术文献中体现,而FDA也为了与自己的政策声明(即美国人吃的药的质量水平是一致的)保持口径一致,未开展相关研究,也从未宣示于众。

不过,文中引述的是曾任FDA首席副局长的Woodcock关于美国内外药厂监管标准一致的言论,但如今的FDA管理层似乎热衷于“自我”批评(当然事实上是批评“前任”),并致力于“纠偏”,这也是所谓扩大突击检查政策的由来。

识林-实木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取自“https://login.shilinx.com/wiki/index.php?title=%E7%A0%94%E7%A9%B6%E6%8F%AD%E7%A4%BA_FDA_%E5%9C%A8%E5%8D%B0%E5%BA%A6%E7%9A%84%E2%80%9C%E9%A2%84%E5%85%88%E9%80%9A%E7%9F%A5%E6%A3%80%E6%9F%A5%E2%80%9D%E6%9A%97%E5%90%AB%E6%98%BE%E8%91%97%E8%B4%A8%E9%87%8F%E9%A3%8E%E9%99%A9”
上一页: IPEM_课程_FDA_检查趋势与沟通策略:迎检及483回复实战案例
下一页: 【周末杂谈】质量风险管理的启发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
  • 时隔十年,FDA 更新 API 生...
  • 【直播】25年7月全球法规月报...
  • 【警告信和483】近期重点缺陷...
  • 欧盟 GMP AI 附录22征求意...
  • FDA 发文谈制药质量管理的经...

 反馈意见

Copyright ©2011-2025 shilin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识林网站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650号-2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78号
请登录APP查看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