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
查找内容:
替换为:
全部替换
插入链接
链接网址:
链接显示标题:
请选择网址类型
点我插入链接
插入文件
文件名称:
文件显示标题:
请选择文件类型
点我插入文件
发现错误 发表观点

原文内容

反馈意见

提交 正在提交..... 反馈历史

复制下面的地址分享给好友

确定 正在提交.....
train

你好,

关闭
提交 重做 重新开始 关闭
跳转
  • 新建同级
  • 新建子级
  • 删除
  • 重命名
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公开

取消 确定

1. 基本信息
姓名:
企业:
职位:
联系方式:
邮箱:
2. 请在此填写您的问题,我们将优先安排答疑
提交

报名成功!
课程观看链接如下:
请添加课程助理微信,获得更多信息:
确认
确定
取消 确认

识林

  •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 主题词库
  • 帮助中心
  •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 30天免登录

    忘记密码?

哈佛报告示警,五大新兴技术中,中国生物技术最接近超越美国

首页 > 资讯 > 哈佛报告示警,五大新兴技术中,中国生物技术最接近超越美国

页面比对

出自识林

哈佛报告示警,五大新兴技术中,中国生物技术最接近超越美国
页面比对
笔记

2025-06-11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题图截取自报告封面

6月5日,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Harvard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发布了一份全球技术地缘政治文件《关键新兴技术指数报告》(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dex)。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半导体、航天和量子技术这五大新兴技术领域中,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最有可能迅速超越美国。

这份报告的结论与今年4月美国新兴生物技术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Emerging Biotechnology)发布的报告相呼应,后者曾警告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有被中国超越的风险。这份新报告则进一步将中美生物技术竞争置于其他技术领域的背景下进行了全面分析。

*报告截图,全球五大新兴技术指数

报告对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台湾)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本、制药生产、基因工程和疫苗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排名。尽管美国目前在五大技术领域中仍位居第一,但报告警告称,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差距已经非常微小,未来的发展可能会迅速改变全球力量的平衡。

报告的作者之一Cynthia Tong在美媒采访中提到,生物技术作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相较于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更具“吸睛效应”的技术,一直被美国政府忽视。此外,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政策和监管缺乏协调性,而中国则通过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和国家支持的制造业迅速崛起。

中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能力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可,最新的例证是辉瑞(Pfizer)宣布将支付12.5亿美元的预付款——后续还可能支付48亿美元——以从中国三生国健药业(3SBio)获得一种实验性癌症治疗药物的许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朗普政府正在削减科学经费,这可能对美国生物技术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此外,FDA近期的动荡也使得企业渴求监管的确定性。

Tong表示,报告是基于2023年的公开数据得出的,而近期的预算决策将“肯定会影响美国和中国在下一次评估中的得分”。

现编译报告中部分结论供读者参考,可以看到在多个技术领域,“中国”总是关键词。

*以下内容均来自哈佛报告,不代表识林观点。

美国:多元创新生态铸就领先地位

美国在该指数报告涵盖的所有技术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其在过去数十年间精心培育的独特创新生态系统。其强大的经济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本是支撑这一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美国的创新生态呈现出高度分散化的特征,政府机构、高校、初创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等众多主体共同参与其中,资源、创意与决策权在这些主体间广泛分布。这种模式使得各方能够迅速汇聚专业技能,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规模化应用。

中国:奋起直追,多领域加速崛起

尽管中国在整体技术实力上仍落后于美国,但其展现出的强劲竞争力与追赶势头不容小觑。在半导体和先进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由于对外部设备的依赖、早期私人研究基础薄弱以及资本市场深度不足等因素,暂时处于劣势。然而,在生物技术和量子技术领域,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且在某些方面已展现出独特优势。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药品研制环节,凭借大规模的公共投资与国家支持的制造业布局,中国在药品研发与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量子技术方面,中国在量子传感与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其雄厚的经济资源、丰富的人力资本以及强有力的中央规划。通过集中资源进行大规模投入,中国正努力降低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向国内汇聚,从而提升自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在半导体领域,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芯片研发与制造技术的投入,尽管面临诸多技术封锁与挑战,但国内一批半导体企业正在逐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工艺,都在朝着高端化、自主化方向迈进,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显著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

欧洲:在美中竞争格局中的独特地位与挑战

欧洲在关键与新兴技术领域相对于美中两国的双头垄断格局而言,展现出了一定的竞争力。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量子技术这三个关键领域,欧洲位居第三。然而,在太空领域,中国和俄罗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欧洲;在半导体领域,中国、日本、中国台湾以及韩国更是超越了欧洲。欧洲在半导体领域的短板严重制约了其整体技术实力的提升,使其在全球技术竞争格局中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欧洲若想充分发挥其技术潜力,关键在于加强区域内治理与资本的整合。

国际合作:美国的关键优势与未来趋势

美国通过与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建立紧密的协作伙伴关系,在关键与新兴技术领域获得了显著的增强效应,尤其是在量子技术、半导体和生物技术这三个关键领域。尽管美国在所有技术领域都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完全掌控先进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完整供应链。这种技术供应链的分散性形成了关键的瓶颈环节,限制了任何单一实体塑造全球力量平衡的能力。为了确保西方国家在全球技术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与韧性,美国必须进一步深化与盟友和伙伴的合作关系。

人工智能:美国领先,但竞争加剧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雄厚的经济资源、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先进的算法研发能力。然而,近年来,中国和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未来十年内将对美国的人工智能领先地位构成有力挑战。2025年,DeepSeek公司发布的R1模型以及阿里巴巴的Qwen3模型系列的问世,充分表明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可能并没有之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稳固。中国在数据资源和人力资本方面拥有巨大优势,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如果中国能够有效克服美国出口管制等外部障碍,其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进一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太空:美国的领先与战略风险

美国在太空领域拥有显著的领先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富有成效的公私合作模式。通过与私营企业的紧密合作,美国在太空发射频率、有效载荷容量以及每次任务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SpaceX等私营航天企业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方面的突破,大幅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提高了太空活动的效率,为美国在太空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美国在太空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战略风险。美国高度依赖太空系统来支持其军事行动以及美国经济的关键部门,这使得其在太空领域处于相对脆弱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和俄罗斯在反卫星能力方面的发展,对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构成了有力挑战,增加了美国在太空领域的战略暴露风险。

量子:竞争态势暂不明朗

量子技术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目前的努力更多集中在推进早期概念的发展,而不是应用部署。相对缺乏的投资导致量子生态系统的发展呈现出碎片化和区域化的特点。在美国和欧洲,大学主导基础研究,初创企业开发专业工具和系统,而大型公司则致力于量子技术的工程和基础设施的规模化。相比之下,中国采取了一种较为不透明的、以国家为主导的方式,其研究、开发和产业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

识林-实木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取自“https://login.shilinx.com/wiki/index.php?title=%E5%93%88%E4%BD%9B%E6%8A%A5%E5%91%8A%E7%A4%BA%E8%AD%A6%EF%BC%8C%E4%BA%94%E5%A4%A7%E6%96%B0%E5%85%B4%E6%8A%80%E6%9C%AF%E4%B8%AD%EF%BC%8C%E4%B8%AD%E5%9B%BD%E7%94%9F%E7%89%A9%E6%8A%80%E6%9C%AF%E6%9C%80%E6%8E%A5%E8%BF%91%E8%B6%85%E8%B6%8A%E7%BE%8E%E5%9B%BD”
上一页: 取消兔热原检测后怎么办?EMA_发布相关问答
下一页: 国际药政每周概要:FDA_发布_AI_工具_Elsa_,非处方药剂型变更,EMA_人免疫球蛋白临床,PMDA_耐药微生物抗生素临床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
  • 线上讲座:FDA 近期趋势对中...
  • 【全文翻译】 FDA 局长文章...
  • 【直播】25年6月全球法规月报...
  • BPOG 发布问答文件指导 PUPSI...
  • 【识林新文章】第6期药审云课...

 反馈意见

Copyright ©2011-2025 shilin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识林网站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650号-2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78号
请登录APP查看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