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
查找内容:
替换为:
全部替换
插入链接
链接网址:
链接显示标题:
请选择网址类型
点我插入链接
插入文件
文件名称:
文件显示标题:
请选择文件类型
点我插入文件
发现错误 发表观点

原文内容

反馈意见

提交 正在提交..... 反馈历史

复制下面的地址分享给好友

确定 正在提交.....
train

你好,

关闭
提交 重做 重新开始 关闭
跳转
  • 新建同级
  • 新建子级
  • 删除
  • 重命名
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公开

取消 确定

1. 基本信息
姓名:
企业:
职位:
联系方式:
邮箱:
2. 请在此填写您的问题,我们将优先安排答疑
提交

报名成功!
课程观看链接如下:
请添加课程助理微信,获得更多信息:
确认
确定
取消 确认

识林

  •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 主题词库
  • 帮助中心
  •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 30天免登录

    忘记密码?

【旧闻】一例重组生物制品处方变更引发的风波

首页 > 资讯 > 【旧闻】一例重组生物制品处方变更引发的风波

页面比对

出自识林

【旧闻】一例重组生物制品处方变更引发的风波
Biosimilar
页面比对
笔记

2015-04-07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998年,由抗EPO抗体诱发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发生率突然升高,且大多发生在皮下注射Eprex(EPO alfa)的慢性肾损伤患者身上...In 1998, an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 was observed that was associated with anti-erythropoietin antibodies and associated with the subcutaneous (s.c.) use of Eprex (epoetin alph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200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了一篇题为 Pure red-cell aplasia and epoetin therapy. (Bennett CL. 2004) 的论文,详细阐述了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tin,EPO)治疗中,曾观察到不良事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表现出发生率的大幅波动。文中回顾了1998年起,EPO诱发PRCA的病例数开始上升,并于2001年达到峰值,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都有病例报道。虽然这一分析可能受给药途径、国别、报告日期等因素的制约;但可以发现,在所有案例中,涉及美国境外Eprex的案例,占比高达92%。此外,大多数案例,均是因慢性肾损伤继发性贫血而接受EPO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or hemodialysis patients)。 [1]

2001年-2003年全球发病率变化(Ref[1] Bennett C L, NEJM 2004)

EPO作为一款经典的生物制品使用历史较久,多用于治疗继发性贫血,全球范围内年销售额可达数十亿美元。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安进、强生等企业即在美国、欧洲等主要法规市场提起EPO申请。并获得批准,EPO共有EPOα、EPOβ、达依泊汀(epoetin alfa, epoetin beta, darbepoetin)等不同的形式,强生在欧洲获批的Eprex于1988年上市,安进在美国获批的Epogen也于1989年上市,两者同属于EPOα。EMA后续也批准了数家生物类似药。过往的用药历史中,并未发现如此集中的EPO诱发PRCA病例。 [2]

业界一般认为1998年前后Eprex的处方变化,是导致药物警戒系统拉响警报的主要原因。时值疯牛病盛行,有供应欧洲与加拿大的Eprex生产商,依照EMEA建议,以聚山梨醇酯代替之前使用的人血清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作为处方的稳定剂,以避免潜在的疯牛病或HIV病毒污染蛋白制品的可能。但是同期美国用药,无论是第一代EPO,还是第二代EPO - 达依泊汀,均仍使用HSA作为处方稳定剂。这或许可解释为何大量病例均发生在美国境外。此外,出于经济考虑,患者在90年代,趋向选择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3][4]

作为欧洲销售的Eprex的生产商,强生自己给出的解释得到了广泛认同——辅料聚山梨醇酯80会带来包材相容性问题,增加了注射推杆橡胶塞的浸出物,进而表现出佐剂效应(adjuvant effect),增强了免疫原性,催生出更多抗EPO抗体,诱发PRCA病例。也有学者认为,强生这一结论并不可靠,对其发布的关键动物试验(Sharma, B., Bader, F., Templeman, T., Lisi, P., Ryan, M. & Heavner, G.A. Eur. J. Hospital Pharm 5, 86–91 (2004).)以及免疫学解释表示质疑,并认为“Eprex因聚集(aggregate)而诱发免疫原性”。聚集是重组生物制品常发生的内源性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不再继续分析这些争论。但质疑者同样认为,处方变化带来的高浓度聚山梨醇酯,是品种变性的根源。[5]

FDA于2014年发布的指南定稿,《治疗性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对处方与包材可能引发的免疫原性问题,也作了专门论述。指南中提到,含有聚山梨醇酯的处方,尤其是在胶塞未加聚四氟乙烯镀膜的条件下,可能致使包材浸出有机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并可能引发免疫原性问题(参考了Boven等在2005年发表的论文)。[6]

各国监管部门与生产厂商并未放任事态发展。随着生产厂商给胶塞增加覆膜,改进贮存与运输条件,以及监管部门管制皮下注射给药方式等措施的出台,2003年EPO诱发的PRCA病例数与2002年相比就有较大下降。在2005年的统计中,发生率已下降至1998年以前的水平。[2]

有趣的是,时至今日,这一事件已成为质疑生物类似药有效性或安全性的“经典”案例,许多原研药的销售代表,都会在推广PPT中强调这一案例,并重申一些经典论文中的表述,如:“生物制药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程序比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生产复杂。传统的药物通常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000的化合物分子,而生物制药产品通常是一类较大的,结构复杂的异源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18000~145000。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的生产相比,生产生物制药的厂家需要大量的批次记录(>250 vs. <10),产品质量检验(>2000 vs. <100),更严格的程序步骤(>5000 vs. <100)以及更多的程序数据入口(>60000 vs.<4000)。生物制药分子的特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大,结构复杂,其来源多为活体细胞,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对生产环境的敏感性。细胞培养的条件(温度、营养)、产品的加工、纯化、储存和包装都会影响产品的生产,整个过程中的微小差别会对最终产品的质量、纯度、生物特性以及临床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7]

此事或许还给EPO申报者的临床试验设计、以及监管机构的审评策略带来了影响。如何评价生似药的相似性,这一讨论从未停止过。本文不再进一步回溯探讨后续EPO申请的审评情况。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如何获取更多的产品信息,以更好的显示与原研的相似性或变更前后的可比性,以及如何避免给患者引入免疫原性或者其它额外风险,都应不断的加以思考。

编译:识林-葳

注释墙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tin,EPO):一种治疗用重组蛋白,治疗继发性贫血,已有同种生似药上市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本例中EPO制剂表现免疫原性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EPOα、EPOβ、达依泊汀(Epoetin alfa, Epoetin beta, Darbepoetin):不同亚型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Eprex、Epogen:促红细胞生成素α的两个商品名,其中Eprex由强生生产销往欧洲,是本文所论述药物警戒事件的主角
渗出物(Leachates):通常指在药品作用下从包材中溶出的物质,可能增高杂质水平,影响处方稳定性与安全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作出反应的属性,是生物制品常见的不良反应诱因
佐剂效应(Adjuvant effect):免疫学术语,指改变免疫类型或增强免疫效果
聚集(Aggregate):生物制品常见的变性方式,可能引起效价降低与意外的免疫效应
人血清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生物制品常用的一种人源稳定剂
聚山梨醇酯(Polysorbate):生物制品使用的另一种稳定剂,也是注射剂的常见辅料
慢性肾损伤患者(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or hemodialysis patients)

Reference
[1] Bennett C L, Luminari S, Nissenson A R, et al. Pure red-cell aplasia and epoetin therapy[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 351(14): 1403-1408.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040528
[2] McKoy J M, Stonecash R E, Cournoyer D, et al. Epoetin‐associated pure red cell aplasi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J]. Transfusion, 2008, 48(8): 1754-1762.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30535/
[3] Louët S. Lessons from Eprex for biogeneric firms[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03, 21(9): 956-957. 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21/n9/full/nbt0903-956.html
[4] Locatelli F, Aljama P, Barany P, et al. 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 and antibody-mediated pure red-cell aplasia: 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J].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2004, 19(2): 288-293. <As Pure red-cell aplasia and epoetin therapy. Bennett CL, ref(22)> http://ndt.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9/2/288.short
[5] Schellekens H, Jiskoot W. Eprex-associated pure red cell aplasia and leachates[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06, 24(6): 613-614. 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24/n6/full/nbt0606-613.html
[6] Boven, K., S. Stryker, et al. (2005). "The increased incidence of pure red cell aplasia with an Eprex formulation in uncoated rubber stopper syringes." Kidney Int 67(6): 2346-2353. FDA Guidance Immunogenicity Assessment for Therapeutic Protein Products 2014
[7] Schellekens H. Manufacture and quality control of biopharmaceuticals[J]. Revista Espanola de Economıa de la Salud, 2008, 6: 340-344.

取自“https://login.shilinx.com/wiki/index.php?title=%E3%80%90%E6%97%A7%E9%97%BB%E3%80%91%E4%B8%80%E4%BE%8B%E9%87%8D%E7%BB%84%E7%94%9F%E7%89%A9%E5%88%B6%E5%93%81%E5%A4%84%E6%96%B9%E5%8F%98%E6%9B%B4%E5%BC%95%E5%8F%91%E7%9A%84%E9%A3%8E%E6%B3%A2”
上一页: 数据可靠性与企业实践研讨会
下一页: FDA前局长出任医学研究所外务卿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 山德士宣布:Zarxio在美国上市
  • 有关生物类似药替换相关的美国...
  • 对美国首例生物类似物专家会审...
  • 在研生物类似药降温,FDA 撤...
  • 回顾发现,从参照药换为生物类...
热点新闻
  • ICH 发布新 Q1 稳定性指南...
  • 【直播】25年4月全球法规月报...
  • 【识林新文章】中国无菌附录对...
  • 【识林新工具】AI知识助手,AI...
  • VHP(过氧化氢蒸汽)的“脆弱...

 反馈意见

Copyright ©2011-2025 shilin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识林网站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650号-2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78号
请登录APP查看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