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WHO 发布连续制造考虑要点指南草案
出自识林
2025-01-17
WHO 于 1 月 7 日发布了一份题为“关于药品连续制造的考虑要点”的指南草案,适用于成品制剂以及在连续制造生产线上生产的辅料和原料药(API)。
该指南草案主要关注固体口服剂型,但其原则也适用于生物制剂和疫苗。初始工作文件于 2024 年 6 月发布,并于 2024 年 11 月由非正式起草小组最终确定。WHO 计划审查反馈意见并发布工作文件以供其药物制剂规范专家委员会(ECSPP)于 2025 年 6 月通过。
草案文件中包括风险管理、控制策略、工艺动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和确认以及稳定性试验等部分。此外,文件还讨论了连续制造带来的获益和挑战。
连续制造的好处包括“与传统批量处理相比,连续制造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提高产品产量。由于操作员的暴露风险较低,连续制造还可以提供安全优势。”
行业采纳连续制造面临的一些挑战包括缺乏工艺知识、与新设备相关的流程问题以及使用涉及复杂分析仪器的先进控制策略。企业还担心连续制造可能不会被美国 FDA 和 ICH 框架以外的国家接受,因为这些国家没有自己的连续制造指南。
WHO 的文件介绍了一系列涵盖连续制造的良好实践,指出,这种制造模式“可能需要制造商购买新设备;实施管理现有设备的新方法;购买新仪器和计算机化系统以及软件;并建立新的操作模式。”
草案还指出,由于连续制造可能与传统批量处理相比带来额外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应成为采用连续制造的药品质量体系(PQS)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制造商应在其风险管理计划中评估筛选、研磨、混合、造粒和干燥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每分钟转数、安培数、速度和压力等参数设置对最终产品的影响。
控制策略应定义并描述所有步骤,以确保制造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控制策略应涉及输入材料、过程监控、材料转移、实时放行检测 (RTRT)、质量标准和工艺设备。
连续制造生产的产品的稳定性研究必须遵循 WHO 稳定性检测指南中概述的相同原则。制造商应能够证明其选择用于稳定性检测的批次以及检测的批次数量的合理性。
WHO 正在通过在线平台征求对该指南草案的反馈意见,截止日期为 3 月 7 日。
识林-椒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 研发(R&D):必读。应关注连续制造(CM)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CM技术整合到药物开发流程中。
- 质量管理(QA):必读。需理解CM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实时放行测试(RTRT)和稳定性测试。
- 生产(Production):必读。应掌握CM的操作规程,包括启动、暂停、关闭过程,以及过程监控和非符合材料的处理。
-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必读。需了解CM相关的法规挑战和要求,以便在注册过程中有效沟通和应对。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疫苗等药品类型的连续制造(CM),包括创新药、仿制药和原料药。发布机构为世界卫生组织(WHO),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 文件要点总结: 连续制造(CM)在制药行业提供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的潜力,但也带来了技术、操作和经济上的挑战。CM要求对原材料属性、过程步骤、意外干扰和偏差进行风险评估,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策略应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明确所有步骤以确保达到控制状态,包括输入材料、过程监控、物料分流、实时放行测试(RTRT)、规格和过程设备。CM过程中,应实施适当的过程动态和变量的科学知识,以确保过程得到适当设计和管理。计算机化系统应适合其用途,并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验证和确认应遵循WHO指南的原则,特别注意过程的启动和关闭、运行时间评估以及检测过程偏差的能力。稳定性测试应遵循WHO指南的原则,确保商业批次的稳定性数据可用,并考虑规模放大批次的包含。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质量保证):负责确保原料药生产全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规范,监控质量体系运行。
- QC(质量控制):负责原料药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 生产:负责按照GMP要求进行原料药的生产操作,确保生产过程合规。
- 工程:负责厂房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符合要求。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领域的原料药生产,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适用于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发布机构为国际通用标准。 文件要点总结: 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调了从质量管理到生产控制的全过程管理。首先,文件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机构职责,特别强调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规定了自检、产品质量回顾以及质量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人员方面,规定了资质、培训和卫生要求,确保员工符合岗位需求。厂房与设施章节详细规定了设计建造、公用设施和特殊隔离要求,以保证生产环境的适宜性。设备章节则涉及设计建造、维护保养、校准和计算机化系统的要求,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文件还特别提到了无菌原料药的生产特点,包括生产工艺、厂房设施设备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以及环境控制等,这些都是确保原料药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确保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符合本指南要求。
- 生产:遵循生产管理章节的指导,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
- 研发:在设计和选型设备时,参考本指南以确保设备符合生产需求。
- 临床:在产品实现和验证阶段,确保临床试验用药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口服固体制剂的化学药品,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适用于中国药企,包括大型药企、Biotech以及CRO和CDMO等。 文件要点总结: - 质量风险管理:强调了质量风险管理在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重要性,包括原则和工具的应用。
- 生产管理:明确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项目,如批次管理和清场管理。
- 设备要求:规定了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校验、清洗、维护和使用记录。
- 生产过程控制:概述了工艺设计和过程单元操作的详细要求,包括配料、粉碎、混合等。
- 物料管理:强调了物料的接收、储存、分发、退库以及检验与放行的管理。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