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WHO 发指南替代动物试验,从生物制品质控入手
出自识林
WHO 发指南替代动物试验,从生物制品质控入手
2025-08-05
7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替代或取消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动物试验的指南》 (Guidelines on the replacement or removal of animal tests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biological products )草案,征求意见截至9月19日。这也是WHO第二次征求意见,上一版本发布于2024年12月 。
自FDA局长Makary上任伊始就发文推进动物试验替代以来,这个主题就成了业界热点。实际上,欧美药监早就在紧密推进动物试验的替代与淘汰 ,FDA启动为时一年的单抗动物实验替代试点,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则由药典入手,取消兔热原 检测,并提供替代和变更管理 的建议。但首先落在指南层面的却是WHO,且指南有许多亮点值得关注。
替代动物试验,态度明确而坚决
在指南开头的“重要说明”(Important note)部分,WHO先是照例发了几段“套话”,即指南具有科学性和建议性,各国国家监管机构(NRA)可以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选择将WHO指南中的建议直接采纳为国家要求,也可以根据科学依据进行适当调整。
但接下来态度明确而坚决,WHO特别强调,本指南中关于体外试验替代动物试验的建议,应视为对2025年之前WHO发布的所有相关文件中质量控制 要求的更新和替代。这意味着生物制品开发者和制造商不应等待WHO逐一更新旧文件,而应立即与NRA密切合作,积极开发、验证 并实施非动物体外方法,以提升生物制品 的质量控制水平。不仅如此,WHO还明确这份指南将“取代”(supersede)其他相关的质量控制指南。
为此,WHO还回顾了自己发布的81份文件,识别出其中63个文件涉及动物试验方法。这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开发这份独立的、基于科学的指南。
范围界定清晰,替代目标具体
在“目的与范围”(Purpose and scope)章节中,WHO明确了该指南的核心目标是为生物制品开发者、制造商和监管机构提供关于替代或去除动物试验的科学和监管考量指导,同时也明确指南不适用于非临床研究、特定疾病动物模型等并非用于质控的动物试验,但WHO仍然建议这类试验也要努力开发、验证并实施适当的体外方法。
指南涉及的现行方法(也就是替代的目标)包括:
外源因子检测:
热原性和内毒素 检测:
神经毒力试验:
从体内到体外效价测定(potency testing)的转换
特异性毒性:
无害性试验(innocuity testing)
上述每个章节都包含明确的替代方法介绍,且附上相应的学术文献。指南末尾引用文献达到144篇之多。
此外WHO还专门辟出2个章节,指导开发生物制品对照品 ,并为各国监管机构开展替代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风险和挑战分析面面俱到,契合实际
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总体考量”(General considerations)章节中,WHO深入探讨了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动物试验替代的科学基础和实践挑战。
WHO指出,生物制品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保证商业批次的质量特性与临床研究 中证明安全有效的特性一致。尽管动物试验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中曾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固有的变异性、低精确度以及与人体反应的不完全相关性,使其在监测生产一致性和评估制造变更潜在影响方面不如精心设计的体外试验。
那么为什么替代如此坎坷?WHO的思路是,许多新开发的生物制品为了确保一致性,已经采用高度纯化的成分和化学定义的培养基 ,避免使用动物源性补充剂。这些新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QA) 可以通过特定且敏感的体外试验进行精确表征。相比之下,许多传统产品仍然使用多年前批准的体内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新方法的替代有时因监管挑战而被延迟,这包括复杂的变更流程,也包括较为僵化的验证要求。
WHO还探讨了一种情形,即由于体内检测的高变异性,直接比较体内和体外检测结果可能不会得到有意义的结论,这使得替代方法的验证过程复杂化。此外,许多传统的体内质量控制检测在现代验证要求(包括方法的精密度 、重复性、检测限 和定量限 等)确立之前就已经被广泛采用。当体内检测被体外替代方法取代时,产品的CQA通常也可能需要变更,因此,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往往没有科学依据,(药企和监管部门)也不应总是期望存在这种相关性。
比起强行要求证明所谓的相关性或者“等效”,真正关键的,也是WHO多次强调的,是任何体外替代策略都必须证明其适用性(fit for purpose),并提供相同或更高水平的保证。
识林-实木
识林®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RA(注册):需关注生物制品注册流程中动物试验的替代方案,更新注册策略。 QA(质量管理):应评估现有质量控制流程,寻找非动物试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R&D(研发):研发部门需探索和验证非动物试验的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技术。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血液制品等),主要针对创新药或仿制药的生物类似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逐步取消动物试验: 明确指出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逐步淘汰动物试验的目标,强调寻找和验证替代方法的重要性。替代方法开发: 鼓励开发和采用非动物试验的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管要求更新: 规定了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对于动物试验替代方法的监管要求和审查流程的变化。国际合作与协调: 强调了国际间在逐步取消动物试验方面的合作与协调,以促进全球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标准的统一。科学进步与伦理考量: 强调了随着科学进步,逐步取消动物试验不仅是技术上的需要,也是伦理上的考量。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QA(质量保证):应密切关注WHO指南中关于替代或取消动物试验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企业质量控制流程符合最新国际标准。 注册(Regulatory Affairs):需熟悉WHO指南中关于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最新动态,以便在注册申报中准确应用和解释这些变化。 研发(R&D):应评估和开发符合WHO指南的非动物试验方法,以科学进步推动产品质量控制的创新。 临床(Clinical):在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估中,需考虑WHO指南对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影响,确保试验产品符合国际安全和效力标准。 工作建议:
QA:评估现有质量控制流程,与注册部门合作,确保所有变更符合WHO指南要求,并监督实施。 注册:更新注册文件和策略,反映WHO指南的最新要求,与监管机构沟通变更。 研发:探索和验证新的非动物试验方法,与QA合作确保新方法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临床:在临床试验中应用WHO指南,评估产品安全性和效力,确保试验设计符合国际标准。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和疫苗,主要针对创新药或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发布机构为世界卫生组织(WHO),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
要点总结: WHO指南强调了替代或取消动物试验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推荐使用非动物方法如分子检测技术(PCR和HTS)替代传统的动物试验。指南详细讨论了意外病原体检测、热原性和内毒素检测、神经毒力测试以及从体内到体外效力测试的转变。特别指出,对于某些疫苗,如黄热病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已有科学证据支持使用非动物方法进行神经毒力测试。此外,指南鼓励使用国际和其他国家生物参考标准,并为国家监管当局提供指导,强调了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实施非动物测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