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药政每周导读:CDE 药物暴露-效应关系,罕见病模型引导和临床药理学,发酵和半合成抗生素杂质等多个技术指南
出自识林
国内药政每周导读:CDE 药物暴露-效应关系,罕见病模型引导和临床药理学,发酵和半合成抗生素杂质等多个技术指南
2025-08-04
【早期开发与临床】
7.30,【CDE】关于发布《模型引导的罕见疾病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5年第25号)
本指导原则曾于2024年10月征求意见。
指导原则旨在解决罕见疾病药物研发面临的挑战,如患者数量少、疾病异质性高、临床试验数据有限等问题。该指导原则强调定量药理学研究在罕见疾病药物研发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整合所有可用数据,探索疾病和药物作用的内在规律,评估新药的临床获益和风险。
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罕见疾病药物研发,涵盖用药方案的选择与优化、临床试验设计、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不同外推场景(如成人外推儿童、健康受试者外推患者、不同适应症外推)、种族敏感性评价等内容。
此外,指导原则还详细介绍了建模与模拟方法、数据来源、疾病模型(疾病进展模型和疾病预后模型)以及不同分子类型药物的研究考虑。指导原则鼓励采用科学合理的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IDD)方法,以减少研发不确定性,提高成功率,并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具体要求和参考文献。
7.30,【CDE】关于发布《罕见疾病药物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5年第26号)
本指导原则曾于2024年10月征求意见。
指导原则针对罕见疾病药物研发的特殊挑战提出技术规范。文件明确临床药理学研究需通过PK/PD分析探索药物机制,强调采用模型引导(MIDD)方法解决患者稀缺性问题,并分类指导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及小分子药物等不同分子类型的研究策略。重点包括:1)研究设计需考虑人群代表性与样本量优化;2)利用生物标志物支持剂量选择;3)鼓励早期与监管机构沟通,制定动态研发计划。该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旨在加速满足罕见病治疗需求,同时要求上市后持续验证用药方案。
7.30,【CDE】关于发布《药物暴露-效应关系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5年第29号)
本指导原则曾于2024年7月征求意见。
指导原则旨在规范新药研发中药物剂量与效应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该原则涵盖非临床转化至上市后全生命周期应用,强调通过暴露-效应模型优化给药方案、评估特殊人群用药及支持监管决策。研究设计需结合药物机制与临床需求,推荐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获取宽剂量范围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探索性统计与模型化定量评估(如线性模型、Emax模型等),并需提交完整研究报告及数据代码至监管部门。附录提供常见模型示例,为行业提供技术参考。
7.31,【CDE】关于公开征求《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种慢性食管疾病,若不予以治疗,可进展为食管纤维性狭窄,导致吞咽困难和食物嵌顿甚至食管穿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 EoE 在成年人和儿童中的发病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年轻人出现慢性吞咽困难和食物嵌顿的主要原因。目前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目前国内外有多个治疗药物在研发阶段。
2020 年美国发布了《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治疗药物研发指导原则》。国内尚无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起草前还调研了国内外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疾病流行病学、现有治疗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治疗领域已上市药物的临床研发经验,在研药物的临床进展。
【药学研究】
7.30,【CDE】关于发布《发酵或半合成化学仿制药抗生素有关物质限度制定指导原则》的通告(2025年第28号)
本指导原则曾于2024年7月征求意见。
指导原则针对发酵或半合成抗生素杂质谱复杂、可控性低的特点,明确了原料药及制剂中有关物质的报告、鉴定和界定限度标准。文件区分了半合成、单/多组分发酵原料药及多肽类的差异化要求,其中多组分发酵原料药允许对结构密切相关的杂质放宽界定限度至0.5%。对于杂质谱极复杂品种,允许建立描述性质量标准,通过色谱峰数量、保留时间范围及含量阈值等参数控制批次一致性。
该指导原则填补了ICH标准未涵盖的发酵类抗生素监管空白,强调分析方法需结合HPLC与质谱技术,同时允许短期治疗的抗生素适用比ICH更宽的限度要求。
【注册与变更】
8.1,【CDE】常见一般性技术问题解答 - 新增1个问答
新增问题:
截至2025-08-01,官网共发布一般性技术问题解答253条(其中有25条重复,实际共计228个)
CDE 化学仿制药共性问题、CDE 受理共性问题可点击查看。
【市场准入与经营】
7.28,【NMPA】关于发布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的公告(2025年第55号)
《药用类麻醉药品目录》(2025年版) 共管制32种麻醉药品;《药用类精神药品目录》(2025年版) 共管制96种精神药品(其中,第一类精神药品18种;第二类精神药品78种)。
另据“山西禁毒”公号统计,《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共管制396个品种和“芬太尼类物质、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尼秦类物质”3个大类。
因此,截至目前,根据最新统计,我国管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数量为524种(32+96+396),同时对芬太尼类物质、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尼秦类物质施行整类列管。
【新药批准和报产】
7.28-8.3,NMPA发布14个新药批准,CDE受理8个新药上市申请
注:仅列出新药(包括改良型新药)的上市申请和批准上市信息。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背景下,申请上市以及获批的品种,其适应症、临床研究策略、注册路径,都值得业界关注和分析。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法规指南解读:FDA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治疗药物研发的指导 适用岗位必读: - 研发(R&D):需关注药物作用机制和预期效果,以指导临床试验设计。
- 临床(Clinical):负责设计和执行满足FDA要求的临床试验。
- 法规事务(Regulatory Affairs, RA):解读指南,确保研发和临床试验符合监管要求。
-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监督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监测药物安全性,评估HPA轴抑制等潜在风险。
工作建议: - R&D:根据指南推荐,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化药物配方和给药方案。
- Clinical:设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确保科学性和合规性。
- RA:与FDA沟通,讨论替代方法,确保申报资料满足监管要求。
- QA:确保临床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完整性。
- 药物警戒:评估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和生物制品,针对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的治疗药物研发。适用于美国FDA监管下的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包括大型药企、Biotech公司、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 要点总结: - 患者选择:确保患者症状足以支持临床试验入组,需进行标准化文档记录。
- 临床试验设计:推荐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考虑治疗期至少24周,评估临床和组织学终点。
- 疗效评估:III期试验应包括主要终点,评估药物对症状和炎症的影响。
- 安全性考虑:对皮质类固醇药物,需评估HPA轴抑制潜力,对治疗蛋白产品,需评估免疫原性。
- 儿科考虑:鼓励在成人患者中包含青少年,并根据成人和青少年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设计12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试验。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 RA(注册):必读。需熟悉目录内容,确保注册申报材料符合新目录要求。
- QA(质量管理):必读。需根据目录更新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
- 研发:必读。需在药品研发过程中遵守目录规定,确保合规性。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包括创新药、仿制药及原料药。适用于所有在中国运营的药企,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 文件要点总结: 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了药用类麻醉药品目录(2025年版)和药用类精神药品目录(2025年版),这两个目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目录的更新旨在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品的合法、安全使用。目录中详细列出了各类药品,为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企业需根据新目录调整相关药品的研发和注册策略,同时更新内部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操作规程,以符合最新的法规要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质量保证):负责确保原料药生产全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规范,监控质量体系运行。
- QC(质量控制):负责原料药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 生产:负责按照GMP要求进行原料药的生产操作,确保生产过程合规。
- 工程:负责厂房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符合要求。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领域的原料药生产,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适用于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发布机构为国际通用标准。 文件要点总结: 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调了从质量管理到生产控制的全过程管理。首先,文件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机构职责,特别强调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规定了自检、产品质量回顾以及质量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人员方面,规定了资质、培训和卫生要求,确保员工符合岗位需求。厂房与设施章节详细规定了设计建造、公用设施和特殊隔离要求,以保证生产环境的适宜性。设备章节则涉及设计建造、维护保养、校准和计算机化系统的要求,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文件还特别提到了无菌原料药的生产特点,包括生产工艺、厂房设施设备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以及环境控制等,这些都是确保原料药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