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
查找内容:
替换为:
全部替换
插入链接
链接网址:
链接显示标题:
请选择网址类型
点我插入链接
插入文件
文件名称:
文件显示标题:
请选择文件类型
点我插入文件
发现错误 发表观点

原文内容

反馈意见

提交 正在提交..... 反馈历史

复制下面的地址分享给好友

确定 正在提交.....
train

你好,

关闭
提交 重做 重新开始 关闭
跳转
  • 新建同级
  • 新建子级
  • 删除
  • 重命名
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公开

取消 确定

1. 基本信息
姓名:
企业:
职位:
联系方式:
邮箱:
2. 请在此填写您的问题,我们将优先安排答疑
提交

报名成功!
课程观看链接如下:
请添加课程助理微信,获得更多信息:
确认
确定
取消 确认

识林

  •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 主题词库
  • 帮助中心
  •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 30天免登录

    忘记密码?

【周末杂谈】监管科学研究实例 – 基于CMC而非GMP的质量监管

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监管科学研究实例 – 基于CMC而非GMP的质量监管

页面比对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监管科学研究实例 – 基于CMC而非GMP的质量监管
周末杂谈
页面比对
笔记

2021-10-03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哪些药在生产中就是容易出质量问题,不论GMP做得好坏?

5年前,一篇北京大学徐伟等人发表于中国药学杂志英文版的文章,通篇未用“监管科学”这个词,但无论是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还是意义,都是十足的“监管科学”。由于文章长、跨度大、方法新、数据多,为便于了解,现将其主要内容小结和评论如下。文章的出处,请见本文末。

基本科学问题 哪些药的生产就是容易出质量问题,不论GMP做得好坏?这里讨论的是由处方和工艺等CMC(chemistry, manufacturing, control)因素导致的内在药品生产质量问题。

监管科学问题 如何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聚焦到质量风险最大的品种上去?

监管实际问题 基本药物普惠民众,又多由政府埋单,政府在其质量保障上的责任大。基本药物中哪些品种内在的质量风险高?量化地讲,就是基本药物的内在质量“风险谱”是啥样?

研究的难点 监管科学是应用科学,其研究结果应对监管政策的制定或实施有参考意义。这就对研究所基于的数据要求高:最好是直接与产品质量相关的真实世界数据。这种数据有两类,一是不良反应,二是药品召回。遗憾的是前者几乎不含有意义的CMC信息,后者国内无系统的数据。

难点的突破 美国有完整和公开的药品召回数据。我国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中520个品种中的317种 (61%)是化药和生物药,这其中220种(69.4%)在美国上市。也就是说,可以借用美国的药品召回数据来研究中国基本药物中化药和生物药的内在质量问题。诚然,美国和中国上市的药,品种一样,但CMC不尽相同。但这不是问题,若假设中国药的内在质量不明显高于美国药的内在质量的话,那在美国生产质量难控的药,在中国恐怕也难控。

数据来源一 美国FDA 2011-2013年的药品召回数据(这项研究是2014年完成,2016年正式发表)。涉及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上述220种化药和生物药的召回数据,包括1070个召回事件和4062召回品种 (一次召回可以包括多个品种)。但这些召回数据中的描述都很简单,就一两句话。所以,需要对这些召回描述逐条分析,结合对药品处方和工艺的了解,排除与GMP、包装、污染、储存温度等等外界因素所致的召回,剩下457条与品种内在质量相关的召回数据,其中稳定性问题占274条,生产问题占224条。

数据来源二 美国市场的IMS销售量数据。对给定品种,召回次数越多,说明质量问题越严重。但要定量地说明质量问题,还要考虑销售量。例如,产品A年生产1批,召回1批。产品B年生产100批,也召回1批。若只考虑召回次数,似乎A和B的质量相同。但若考虑批次,A是100%召回,B是1%召回,A的质量远低于B。遗憾的是,产品年生产批次的数据FDA有但不公开。只能依赖公开的IMS销售量数据,并假设销售量正比于批次数。此假设并非总成立,只是不得已而求其次。

初筛的结果 在产品稳定性问题导致的召回中,最主要有两个,一是149种产品因杂质、降解或药效降低超标而被召回,占54%;二是50种产品因溶出度超标而被召回,占18%。在溶出度超标中,48个为固体制剂,其中34个为缓控释制剂,占70%。

进一步的结果

(1)用IMS销售量数据做权重,发现由于稳定性检测中溶出度超标而导致的缓控释产品召回的比例从单纯计数的70%上升到96%。说明口服固体制剂与稳定性相关的溶解度问题几乎全部来自缓控释制剂。

(2)由于稳定性检测中溶出度超标而导致的召回中,还有12种速释产品,包括3个是品牌药和9个是仿制药。它们当中,包括4个高溶解度和高API含量(90%以上)的品种,例如:二甲双胍速释片。说明高溶解度和高API含量不是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问题的预测性指标。

(3)文献中的产品稳定性检测方法均是为了注册用,其目的是显示在极端条件下,可以找出和鉴别各种可能存在的杂质。而上市后质量监管还需要知道,在日常的条件下,这些杂质实际发生的可能性。请注意这个似小但重要的区别:存在的可能性(probable)和发生的可能性(likely)。遗憾的是,文献中并没有发现有预测后者的检测方法。

(4)下表列出了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部分产品在美国的召回数据情况。它从药品稳定性和召回的角度,对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给出了基于药品内在质量的、实证的“风险谱”。

表4 同时出现在中国基本药物目录上,因稳定性问题导致杂质/降解/药效降低或溶出度不达标的召回药品
产品名称 召回数目 剂型 产品名称 召回数目 剂型
稳定性导致的杂质/降解/药效降低问题(a)
左旋甲状腺素钠 21 片剂 环丙沙星 1 眼用溶液
劳拉西泮 7 片剂/溶液剂 氢化可的松 1 鼻用溶液
硫酸吗啡 6 缓释胶囊 硫酸阿托品 1 注射剂
利培酮 5 片剂 叶酸 1 注射剂
肝素钠 4 注射剂 醋酸氟轻松 1 软膏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3 片剂 阿莫西林 1 混悬液
缩宫素 3 注射剂 盐酸乙胺丁醇 1 片剂
盐酸异丙嗪 2 溶液剂 对乙酰氨基酚 1 胶囊剂
苯磺酸氨氯地平 2 片剂 盐酸布比卡因 1 注射剂
磷酸可待因 1 溶液剂 肾上腺素 1 注射剂
法莫替丁 1 片剂 氟尿嘧啶 1 霜剂
芬太尼 2 透粘膜/透皮制剂 苯妥英钠 1 缓释胶囊
盐酸二甲双胍 2 片剂 盐酸维拉帕米 1 缓释胶囊
富马酸奎硫平 2 片剂 盐酸地尔硫卓 1 缓释胶囊
布洛芬 2 片剂 奥美拉唑 1 延迟释放胶囊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2 混悬剂 别嘌呤醇 1 片剂
硫酸沙丁醇胺 2 缓释片剂 异烟肼 1 片剂
卡马西平 1 片剂 阿普唑仑 1 片剂

研究的意义

  • 为基于风险的上市后药品质量监管,提出了基于实证和产品内在质量、具体到品种、量化的方法。
  • 建议研发为上市后监管而不是仅为了注册审批的、能预测在日常条件下产品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 为开展CMC领域的监管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实证数据的实际案例。
  • 研究所用的数据和方法,都不限于基本药物目录,适用于所有药品。

文章的出处

原文题目是“Factors to consider in developing individual pharmaceutical product quality risk profiles useful to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encies”(益于政府采购部门的,基于单品种药品的质量风险谱考量因素)。刊登于中国药学杂志英文版Acta Pharmaceutical Sinica B2016;6(1):79-92。文章的原文和中文翻译,均可登陆识林阅读。

作者: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 admin@shilinx.com 。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质量保证):负责确保原料药生产全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规范,监控质量体系运行。
  • QC(质量控制):负责原料药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 生产:负责按照GMP要求进行原料药的生产操作,确保生产过程合规。
  • 工程:负责厂房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符合要求。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领域的原料药生产,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适用于大型药企、跨国药企以及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发布机构为国际通用标准。

文件要点总结:
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调了从质量管理到生产控制的全过程管理。首先,文件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机构职责,特别强调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规定了自检、产品质量回顾以及质量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人员方面,规定了资质、培训和卫生要求,确保员工符合岗位需求。厂房与设施章节详细规定了设计建造、公用设施和特殊隔离要求,以保证生产环境的适宜性。设备章节则涉及设计建造、维护保养、校准和计算机化系统的要求,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文件还特别提到了无菌原料药的生产特点,包括生产工艺、厂房设施设备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以及环境控制等,这些都是确保原料药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确保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符合本指南要求。
  • 生产:遵循生产管理章节的指导,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
  • 研发:在设计和选型设备时,参考本指南以确保设备符合生产需求。
  • 临床:在产品实现和验证阶段,确保临床试验用药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口服固体制剂的化学药品,包括创新药和仿制药。适用于中国药企,包括大型药企、Biotech以及CRO和CDMO等。

文件要点总结:

  1. 质量风险管理:强调了质量风险管理在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重要性,包括原则和工具的应用。
  2. 生产管理:明确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项目,如批次管理和清场管理。
  3. 设备要求:规定了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校验、清洗、维护和使用记录。
  4. 生产过程控制:概述了工艺设计和过程单元操作的详细要求,包括配料、粉碎、混合等。
  5. 物料管理:强调了物料的接收、储存、分发、退库以及检验与放行的管理。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取自“https://login.shilinx.com/wiki/index.php?title=%E3%80%90%E5%91%A8%E6%9C%AB%E6%9D%82%E8%B0%88%E3%80%91%E7%9B%91%E7%AE%A1%E7%A7%91%E5%AD%A6%E7%A0%94%E7%A9%B6%E5%AE%9E%E4%BE%8B_%E2%80%93_%E5%9F%BA%E4%BA%8ECMC%E8%80%8C%E9%9D%9EGMP%E7%9A%84%E8%B4%A8%E9%87%8F%E7%9B%91%E7%AE%A1”
上一页: 【一周回顾】2021.09.27-10.03
下一页: 印度两_CRO_存在严重数据可靠性问题,制药商需重做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 【周末杂谈】疫苗与全球化
  • 【周末杂谈】疫情过后,特事特...
  • 【周末杂谈】疫情之后国际药品...
  • 【周末杂谈】疫苗当先,众人挣...
  • 【周末杂谈】疾病意识宣传与药...
热点新闻
  • ICH 发布新 Q1 稳定性指南...
  • 【直播】25年4月全球法规月报...
  • 【识林新工具】AI知识助手,AI...
  • 【识林新文章】中国无菌附录对...
  • VHP(过氧化氢蒸汽)的“脆弱...

 反馈意见

Copyright ©2011-2025 shilin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识林网站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650号-2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78号
请登录APP查看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