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
查找内容:
替换为:
全部替换
插入链接
链接网址:
链接显示标题:
请选择网址类型
点我插入链接
插入文件
文件名称:
文件显示标题:
请选择文件类型
点我插入文件
发现错误 发表观点

原文内容

反馈意见

提交 正在提交..... 反馈历史

复制下面的地址分享给好友

确定 正在提交.....
train

你好,

关闭
提交 重做 重新开始 关闭
跳转
  • 新建同级
  • 新建子级
  • 删除
  • 重命名
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公开

取消 确定

1. 基本信息
姓名:
企业:
职位:
联系方式:
邮箱:
2. 请在此填写您的问题,我们将优先安排答疑
提交

报名成功!
课程观看链接如下:
请添加课程助理微信,获得更多信息:
确认
确定
取消 确认

识林

  •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第二版)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 主题词库
  • 帮助中心
  •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 30天免登录

    忘记密码?

【周末杂谈】企业勇于创新,FDA 秉公执法

首页 > 资讯 > 【周末杂谈】企业勇于创新,FDA 秉公执法

页面比对

出自识林

【周末杂谈】企业勇于创新,FDA 秉公执法
页面比对
笔记

2025-08-10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基于对作用机理的科学认知和监管审批的公正把握,治疗老花眼的新药得以面世

十天前,FDA批准了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LENZ Therapeutics制药公司治疗老花眼的创新眼药水Vizz。该药靠的不是调整眼球的焦距,而是缩小瞳孔的有效孔径,来改进视力。

对老花眼的认知和治疗,由来已久。从900年前的眼镜发明,到200年前的隐形眼镜,到25年前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到4年前艾伯维公司创新眼药水Vuity的上市,进步不断。尤其是Vuity的作用机制与刚批准的Vizz接近,都是靠小分子药来促使眼部肌肉收缩,从而调控成像。此药疗机制还有多少剩余的创新空间?还有多少对创新的监管容忍度,毕竟对微小创新的鼓励有可能是对重大创新打击?Vizz的上市对这两个问题,都给出了积极的答复。 先来看药物作用机制的生物学机理。

老花眼的特点是看近处时,由于眼球的聚焦不足,成像点落在视网膜之后,导致成像模糊。药疗的想法是通过改变眼部肌肉的收缩,来提高眼球的聚焦力。相关的眼部肌肉,如下图所示,主要是睫状肌和下直肌(简称虹膜),前者影响眼球内晶体的聚焦,后者影响光线进入瞳孔的孔径。让肌肉收缩靠用小分子药与肌肉细胞表面的muscarinic receptors(M型受体)相结合。M型受体共有5种亚型,在这两种细胞表面的分布有异。睫状肌主要表达M3型受体,少量M2和M4型受体,及微量M1型受体。下直肌也主要表达M3型受体,但含少量M1和M5型受体。由于两种肌肉细胞表达M受体亚型的不同,可设计特殊的小分子药品来有所选择地与两种肌肉相结合,从而有选择地控制肌肉收缩,达到期望的视力疗效。

再来看眼睛光学成像的机理。

“针孔效应”是光学成像的一般机理,如下图左侧所示:孔径越小,成像越清晰。其实,大家生活中可能都有经验:为了看清楚近处,有时要眯缝着眼睛,这就是缩小瞳孔进光的孔径,即“针孔效应”。下图右侧显示的是“针孔效应”在眼睛成像上的体现。下直肌(晶体左侧、上下两条几乎垂直的、中间有缝隙的褐色肌肉)在药物作用下收缩,导致缝隙(孔径)变小,成像变得清晰。提高聚焦力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药物作用使得睫状肌(分别与上下两条下直肌的顶部和底部相连的褐色肌肉)收缩,导致成像晶体的形状变宽、焦距变小、聚焦力变大。

4年前批准的艾伯维的Vuity与下直肌和睫状肌都结合,既有“针孔效应”,又可调整聚焦,但给药后的持续疗效短(6小时)。刚批准的LENZ的Vizz几乎只结合下直肌肉,疗效长(10小时),副作用较小,因为它不像Vuity那样直接与成像晶体相互作用。由于Vizz在总共466人的两个III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了临床终点,获得了FDA的批准,但其实际疗效如何,还有待观察。

首先,靠有效缩小采光孔径来提高视力,有天生的短板。采光少,光线就暗,就可能看不清。其次,老花眼只是影响看近处,不影响看远处。远处来的光本来就少,光线就暗,采光孔径缩小,就可能更看不清。再有,老人并非总看近处,例如看书。10小时的持续疗效会让老人很多时间看不清远处,岂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哪如带老花镜,用时带,不用时摘,方便且副作用少。

从企业创新角度看,这种基于精准分子和光学机理的创新尝试,有助于更科学地了解视力及调控,实是可嘉。只要满足既定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就秉公执法、批准上市,让监管有可预见性,是FDA有作为。至于在大千真实世界中疗效到底如何,可由市场来优胜劣汰。可不嘛,Vizz的“前任”Vuity的费用约每月100美元,3个月就够买一副老花镜了。结果上市已4年,还没进医保,恐怕不算物美价廉。Vizz的费用预期比Vuity便宜些,约每月80美元,尽管还是新化合物实体的创新药(Vuity不是),其市场前途未卜。

识林-榆木疙瘩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取自“https://login.shilinx.com/wiki/index.php?title=%E3%80%90%E5%91%A8%E6%9C%AB%E6%9D%82%E8%B0%88%E3%80%91%E4%BC%81%E4%B8%9A%E5%8B%87%E4%BA%8E%E5%88%9B%E6%96%B0%EF%BC%8CFDA_%E7%A7%89%E5%85%AC%E6%89%A7%E6%B3%95”
上一页: “离职”10天,Prasad_重返_FDA_担任_CBER_主任
下一页: 【识林向导招新】分享知识,获取账号,共建识林社区_202508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
  • 时隔十年,FDA 更新 API 生...
  • 【直播】25年7月全球法规月报...
  • 【警告信和483】近期重点缺陷...
  • 欧盟 GMP AI 附录22征求意...
  • FDA 发文谈制药质量管理的经...

 反馈意见

Copyright ©2011-2025 shilin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识林网站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650号-2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78号
请登录APP查看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