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
查找内容:
替换为:
全部替换
插入链接
链接网址:
链接显示标题:
请选择网址类型
点我插入链接
插入文件
文件名称:
文件显示标题:
请选择文件类型
点我插入文件
发现错误 发表观点

原文内容

反馈意见

提交 正在提交..... 反馈历史

复制下面的地址分享给好友

确定 正在提交.....
train

你好,

关闭
提交 重做 重新开始 关闭
跳转
  • 新建同级
  • 新建子级
  • 删除
  • 重命名
选择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公开

取消 确定

1. 基本信息
姓名:
企业:
职位:
联系方式:
邮箱:
2. 请在此填写您的问题,我们将优先安排答疑
提交

报名成功!
课程观看链接如下:
请添加课程助理微信,获得更多信息:
确认
确定
取消 确认

识林

  • 知识
  • 视频
  • 社区
  • 政策法规
    • 国内药监
    • FDA
    • EU
    • PIC/S
    • WHO
    • ICH
    • MHRA
    • PMDA
    • TGA
  • 研发注册
    • 概览
    • 监管动态
    • 研究专题
  • 生产质量
    • 概览
    • 监管动态
    • 各国GMP
    • 中国GMP
    • 中国GMP指南
    • GMP对比
    • 检查缺陷
    • 研究专题
  • 主题词库
  • 帮助中心
  • 关于识林
    • 识林介绍
    • 识林FAQs
    • 功能介绍
    • 团队诊断
    • 联系我们
  • 30天免登录

    忘记密码?

【识林主题词】新增:外消旋体,Meta分析,质量文化,双特异性抗体;修订:GMP,放射性药品,可见异物,目检,计算机化系统,生物指示剂

首页 > 资讯 > 【识林主题词】新增:外消旋体,Meta分析,质量文化,双特异性抗体;修订:GMP,放射性药品,可见异物,目检,计算机化系统,生物指示剂

页面比对

出自识林

【识林主题词】新增:外消旋体,Meta分析,质量文化,双特异性抗体;修订:GMP,放射性药品,可见异物,目检,计算机化系统,生物指示剂
主题词
页面比对
笔记

2022-02-24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什么是识林主题词?

— 主题词是识林产出的知识,源于对大量法规、文献、案例、问答的综合分析,并从概述/概述、法规指南、实施指导、视频、问答、案例、参考资料等多维度呈现。

— 区别于散点化的法规和技术资料,主题词是精炼沉淀的知识,目的是帮助识林用户系统学习,全面了解,深入领会,从而在日常工作运用中得心应手。

— 主题词有专人维护,但最专业的正是识林用户。识林期待求知的用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评论反馈。若需学习新主题词,或有志于编撰识林主题词,欢迎联系我们。

新增主题词:

【外消旋体】
Racemate

— 概要:外消旋体(Racemate)是等物质的量的一对对映体混合后得到的组成物。由于内部组成成分使不同方向的等量平面偏振光偏转抵消,因此外消旋体旋光度为零。并且,虽然对映体的物理性质一般相同,但外消旋体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溶解度等与对应的对映体性质常常是不相同的。根据药物的不同,有些药物是其多个对映体之一,而有些药物则为外消旋体。事前必须就药物对映体的药理学效果作验证,以减少危险发生。 外消旋体还可细分为:真外消旋化物、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固体溶体。

— 共计参考法规文献15篇,包括但不限于:

-CDE 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06.12.19
-FDA Bioequivalence Studies With Pharmacokinetic Endpoints for Drugs Submitted Under an ANDA – 2021.8.20
-FDA Bioavailability Studies Submitted in NDAs or INDs — General Considerations Guidance for Industry – 2019.02.25

【Meta分析】

— 概要:Meta分析,也称为荟萃分析,是一种对单独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结果间差异的来源进行检验,并对具有足够相似性的结果进行定量合成。Meta分析是一个观察性的回顾性研究,它与传统文献综述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文献综述是以定性分析描述为主,而Meta分析则可以对合并研究结果进行定量,有助于药物受益人群的外推和发现一些小概率不良事件,并可纠正因小样本RCT所带来的研究偏倚,同时可找出相同研究却有不同结论的原因所在。

Meta分析是将多个具有相同研究主题的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的一个过程,一般包括下述步骤:提出问题、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描述基本信息、定量统计分析。作为最高级别证据,Meta分析对临床有指导意义,是临床指南制定的重要依据。 作为二次分析,通过收集高质量文献快速掌握一个领域的研究进展,无需做实验,找到研究方向。

— 共计参考法规文献15篇,包括但不限于:

-CDE 药物临床研究有效性综合分析指导原则(试行) - 2021.12.30
-NMPA 上市药品临床安全性文献评价指导原则(试行) - 2019.06.18
-FDA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Human Drugs or Biological Products Guidance for Industry – 2018.11.06
-WHO General Guidelines for Methodologies 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WHO/EDM/TRM/2000.1, WHO Geneva, 2000.

【质量文化】
quality culture

— 概要:我们使用质量文化一词来表示组织在质量方面的整体行为和态度,其中质量意味着将患者和客户的利益和安全放在首位。 质量文化可以很强大——意味着组织表现出有利于质量的态度和行为——或者它可以很差——意味着组织表现出不将患者和客户的利益和安全放在首位的态度和行为。使用质量量度的目的是改进:量度驱动实现改进目标的过程。

— 共计参考法规文献32篇,包括但不限于:

-FDA Data Integrity and Compliance With Drug CGMP Questions and Answers Guidance for Industry – 2018.12.12
-EU 欧盟GMP 2014.11.11
-中国新药杂志 我国药企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研究分析

【双特异性抗体】
BsAb,BsMAb

— 概要:这些抗体是基因工程重组抗体,由两个不同的结合域组成,能够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或相同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

根据靶点进行分类,可分为:(1)桥接两种靶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例如,设计用于使免疫效应细胞与特定肿瘤相关抗原紧密接触,从而加强细胞杀伤力的双特异性抗体)。(2)非桥接两种靶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例如,靶向两种可溶性细胞因子或结合相同肿瘤或病毒抗原的不同表位的双特异性抗体)。在该类别中,可能不需要双特异性抗体同时结合两种靶标而有效。

自然状态下不存在双特异性抗体,只能通过特殊方法进行制备。

— 共计参考法规文献8篇,包括但不限于:

-FDA Bispecific Antibody Development Programs Guidance for Industry – 2021.5.24
-闫莉萍, 等.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非临床研究的考虑要点. 中国新药杂志
- Saber, H., Gudi, R., Manning, M., Wearne, E., Leighton, J.K., 2016. An FDA oncology analysis of immune activating products and first-in-human dose selection.

修订主题词: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 概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在美国食品药品法里,是以CGMP(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形式出现的,其中C代表“现行”或“当今”的意思,有明确的含义。

GMP的核心是控制(GMP is all about controls),即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来保障药品满足批准药品的质量标准和疗效。批准的质量标准与疗效的关系不一定是非常精准的,这与临床试验中的临床指标本身的精确性有关。GMP是一套具有法规强制性的,对患者、企业和政府都有意的、良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践行方式。

— 共计参考法规文献38篇,包括但不限于:

- 中国GMP通则
- FDA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CGMP) Regulations
- EU GMP Part I 通则
- ICH Q7A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uide for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放射性药品】
Radioactive drug, Radiopharmaceutical

— 概要:放射性药品(Radioactive drug, Radiopharmaceutical),系指含有一种或几种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药品(包括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在国内,放射性药品是一类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 放射性药品与普通药品最显着的区别在于,普通药物有着明确的药理作用,达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功效,而放射性药品的特殊性在于利用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粒子或射线来达到诊断与治疗的目的。 除此之外,放射性药品的半衰期很短,用药前准备和给药必须迅速。

— 共计参考法规文献50+篇,包括但不限于:

-国务院 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 2017.03.01
-NMPA 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放射性药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2022年 第5号) - 2022.01.14
-CDE 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1.02.25

【可见异物】
Visible particles

— 概要:可见异物系指存在于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和无菌原料药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50μm。注射产品中的可见异物会危害患者的安全。

可见异物检查法有灯检法和光散射法。一般常用灯检法,也可采用光散射法。

— 共计参考法规文献49篇,包括但不限于:

-药典会 中国药典2020 四部 0904 可见异物检查法 – 2020.12.30
-CDE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 2015.7.28
-FDA Inspection of Injectable Products for Visible Particulates Guidance for Industry – 2021.12.14

【目检】

— 概要:目检即目视检查,是指通过人的视觉或借助辅助工具对被检查对象进行的某些项目的检查,并最终由检查人员根据接收标准作出判断的过程。目检的应用范围很广。通常,目检(Visual inspection)是指无菌药品可见异物的检查。目检是药品生产中的一步关键工序,应当制定可行有保障的目检程序/流程,并应经过确认和验证。 基于生命周期的目检方法是指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的全过程的考量,包括从物料接收(甚至供应商管理)开始经原辅料准备、药液配置、灌装、在线100%目检、AQL检查等一直到留样观察和投诉的全过程。 生产线上目检技术分为人工目检、半自动目检和全自动化目检。

— 共计参考法规文献31篇,包括但不限于:

-药典会 中国药典2020 四部 0904 可见异物检查法 – 2020.12.30
-FDA CFR Title 21 – Food and Drugs Part 211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Finished Pharmaceuticals
-FDA Inspection of Injectable Products for Visible Particulates Guidance for Industry – 2021.12

【计算机化系统】
Computerized system

— 概要:《中国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中定义:计算机化系统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组成,以满足特定的功能。《WHO GMP:验证指南》中定义:计算机化系统共同控制一个或多个自动化过程和/或功能的性能和执行。它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外围设备、网络和文档,例如手册和标准操作规程,以及与硬件和软件交互的人员。《FDA CFR 211》中也对其有相关规定:应对计算机或有关系统采取适当控制,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实行对主生产和控制记录或其它记录的变更。在计算机或有关系统输入和输出公式,其他记录或数据时,应检查其准确性。

— 共计参考法规文献47篇,包括但不限于:

-CFDA 中国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食药总局2015年第54号)
-NMPA 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试行) - 2020.7.1
-FDA CFR Title 21 – Food and Drugs Part 211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Finished Pharmaceuticals
-EU GMP 附录11计算机化系统

【生物指示剂】
Biological indicator,BI

— 概要:生物指示剂是一种对特定灭菌程序有确定及稳定耐受性的特殊活微生物制成品,可用于灭菌设备的性能确认,特定物品的灭菌工艺研发、建立、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也可用于隔离系统和无菌洁净室除菌效果的验证评估等。

生物指示剂特征需符合《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GB 18281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载体型生物指示剂;(2)芽孢悬液生物指示剂;(3)自含式生物指示剂。

— 共计参考法规文献21篇,包括但不限于:

-药典会 2020版中国药典 9207 灭菌用生物指示剂指导原则 – 2020.12
-CFDA 中国GMP 无菌药品附录
-CDE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试行) - 2020.12.31
-FDA 警告信:WL Cadila Healthcare Limited – 2019.10.29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 admin@shilinx.com 。

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应深入理解灭菌和无菌工艺的验证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符合GMP规范。
  • 生产:熟悉湿热灭菌和无菌工艺的操作细节,保证生产过程的合规性。
  • 研发:在药物开发阶段考虑灭菌工艺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 注册:了解注册申报过程中对灭菌/无菌工艺的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资料。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包括终端灭菌工艺和无菌生产工艺,主要针对申请上市及上市后变更的注册申报过程,由中国CDE发布。

文件要点总结:

  1. 灭菌工艺选择:强调根据药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包装系统特点,首选过度杀灭法,对热不稳定药物可采用残存概率法。
  2. 微生物污染监控:在灭菌前通过工艺设计降低微生物污染,并进行必要的监测,以确保产品无菌性。
  3. 湿热灭菌工艺验证:包括物理确认和生物学确认,确保灭菌工艺的有效性,验证方案需基于风险评估设计。
  4. 无菌生产工艺研究:对于无法耐受湿热灭菌的产品,研究除菌过滤或无菌分装工艺,确保无菌保证水平。
  5. 无菌生产工艺验证:进行除菌过滤工艺验证和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以评价无菌工艺的有效性。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 注册(RA):必读。需了解ANDA提交要求及生物等效性(BE)研究指南,以确保申报资料符合FDA规定。
  • 临床(Clin):必读。负责设计和执行BE研究,需掌握FDA对BE研究的具体要求。
  • 研发(R&D):必读。在药物开发过程中需考虑BE研究设计和生物分析方法学的要求。
  • QA:必读。需监督BE研究的执行,确保研究质量和合规性。

工作建议:

  • 注册(RA):
    • 确保ANDA申报资料中包含符合本指南要求的BE研究数据。
    • 与FDA沟通,解决ANDA申报过程中与BE相关的任何问题。
  • 临床(Clin):
    • 根据指南设计BE研究方案,包括受试者选择、给药方式、样本收集和分析方法。
    • 确保研究遵循FDA推荐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
  • 研发(R&D):
    • 在药物开发早期考虑BE研究要求,优化药物配方和生产工艺。
    • 与临床团队合作,确保BE研究的顺利进行。
  • QA:
    • 审核BE研究方案和报告,确保符合FDA指南和GCP要求。
    • 监督BE研究的执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的仿制药(ANDA),包括口服制剂和非口服给药系统(如透皮给药系统),由美国FDA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及CRO和CDMO等企业。

要点总结:

  1. BE研究要求:明确了ANDA中必须包含的BE信息要求,强调了与参考药品(RLD)的生物等效性比较。
  2. 研究设计:推荐使用两周期、两序列、两治疗、单剂量交叉研究设计,强调了单剂量研究的敏感性。
  3. 生物分析方法学:强调了生物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选择性、灵敏度和可重复性。
  4. 特殊剂型BE研究:针对不同剂型(如口服溶液、即时释放产品、缓释产品等)提供了具体的BE研究指导。
  5. 统计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高变异药物和窄治疗指数药物的参考标定平均BE分析方法。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及工作建议:

  • 研发(R&D):必读。在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文件中关于CMC质量考量、非临床和临床药理学研究的指导,以确保研发项目符合FDA的监管要求。
  • 注册(Reg):必读。注册团队需深入理解文件中的监管考量,以便在双特异性抗体的注册过程中准确应用,同时与FDA沟通个别产品的开发计划。
  • 临床(Clin):必读。临床团队应根据文件指导设计临床药理学研究,考虑双特异性抗体在生物矩阵中的活性和非活性形式,以及如何准确测量这些形式。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创新药或仿制药、生物类似药等,由美国FDA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各类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本指南提供了关于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的推荐,旨在协助行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文件强调了双特异性抗体的独特性,包括其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单克隆抗体开发程序的相似之处。在化学、制造和控制(CMC)领域,指南提出了质量属性研究的重要性,如抗原特异性、亲和力、效力、产品相关杂质、稳定性和半衰期。非临床研究部分,强调了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并建议根据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设计适当的毒理学评估。临床药理学研究应考虑双特异性抗体对每个靶标的结合,并开发验证的检测方法来测量适当的形式。此外,指南鼓励申办方与FDA讨论个别产品的开发计划,以定义双特异性抗体的整体风险-效益概况,并可能与已批准的单特异性产品进行比较,以支持双特异性抗体的效益-风险评估。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必读指南:

  • QA:负责确保所有操作符合cGMP要求,包括生产、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
  • 生产:必须遵守书面程序,确保产品质量。
  • 质量控制(QC):负责样品的测试和批准或拒绝,以及稳定性测试。
  • 设备维护:确保设备清洁、维护和校准符合规定。
  • 仓储与分销:遵守药品存储和分发的书面程序。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美国市场的所有成品药品的cGMP(现行良好生产规范),不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药物。适用于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疫苗、中药等药品类型,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原料药等注册分类。适用于所有在美国运营的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

文件要点总结:

  1. 质量控制单元的责任: 必须有一个质量控制单元,负责批准或拒绝所有组件、药品容器、包装材料、标签和药品,并审查生产记录以确保没有错误发生或错误已得到全面调查。

  2. 人员资质与责任: 参与药品生产、加工、包装或储存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培训和经验,并遵守良好的卫生习惯。

  3. 设备设计、清洁与维护: 设备应适当设计,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

  4. 组件和药品容器的控制: 必须有书面程序详细描述组件、药品容器和闭合件的接收、识别、存储、取样、测试和批准或拒绝。

  5. 生产和过程控制: 必须有书面程序确保药品具有其声称或代表的身份、强度、质量和纯度,包括偏差处理和产量计算。

  6. 包装与标签控制: 必须有书面程序确保正确的标签和包装材料用于药品,包括防篡改包装要求。

  7. 仓储与分销程序: 必须有书面程序描述药品的存储和分发,确保药品质量。

  8. 实验室控制: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规格、标准、抽样计划和测试程序,以确保药品及其组件符合适当的身份、强度、质量和纯度标准。

  9. 记录与报告: 所有与生产、控制或分发相关的记录必须保存至少一年,或在特定情况下保存更长时间,并随时可供授权检查。

  10. 退回和报废药品的处理: 退回的药品必须被识别并保留,除非证明其符合适当的安全、身份、强度、质量和纯度标准,否则应销毁。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需深入理解数据完整性在CGMP中的重要性,并确保所有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生产:应了解CGMP工作流程的验证要求,以及如何通过验证确保生产记录的准确性。
  • 研发:需掌握数据完整性的概念,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 信息技术:应熟悉CGMP计算机系统的访问限制和数据安全要求。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药品CGMP,由美国FDA发布,适用于所有在美国市场运营的药企,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要点总结:

  1. 数据完整性的定义与重要性:强调数据完整性(ALCOA)对于确保药品安全、效力和质量的重要性。
  2. CGMP记录的术语解释:明确了数据完整性、元数据、审计追踪等关键术语在CGMP记录中的具体含义。
  3. 计算机系统验证:规定了CGMP工作流程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验证要求,以及如何通过系统设计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 审计追踪的审查:强调了审计追踪的重要性,以及审查审计追踪的频率和责任人。
  5. 数据完整性问题的处理:提出了FDA对数据完整性问题的看法,包括调查、风险评估和纠正措施。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法规指南解读

适用岗位(必读)

  • QA: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CGMP要求。
  • 生产:执行视觉检查程序,确保注射剂产品无可见颗粒。
  • 研发:在产品开发阶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颗粒物的潜在来源和控制策略。
  • 注册:了解监管要求,确保产品注册文件符合FDA指南。

工作建议

  • QA:监控生产过程,确保100%检查和统计抽样计划的实施。
  • 生产:使用合格设备和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产品检查。
  • 研发:在产品开发中考虑颗粒物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注册:在产品注册过程中,强调颗粒物控制措施,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美国FDA监管下的注射剂产品,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动物药品。适用于大型药企、Biotech公司、CRO和CDMO等不同企业类别。

文件要点

  1. 风险评估:强调在产品开发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和管理可见颗粒物的潜在来源和风险。
  2. 100%检查:要求对所有注射剂产品进行100%视觉检查,以确保产品无可见颗粒物。
  3. 质量控制:强调通过生命周期方法进行质量保证,包括生产和过程控制、稳定性测试以及投诉和退货产品的监控。
  4. 培训和资格认证:要求对执行视觉检查的人员和设备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非符合性处理:强调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法规指南解读

适用岗位(必读)

  • QA:确保无菌药品生产全过程符合GMP要求。
  • 生产管理:负责无菌药品生产的具体操作和管理。
  • 设备维护:保障生产设备符合洁净度要求。
  • 研发:涉及无菌药品的研发流程和工艺设计。
工作建议
  • QA:定期审查生产流程,确保符合附录1规定。
  • 生产管理:制定和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监控生产环境。
  • 设备维护:定期验证和维护空气净化系统及其他关键设备。
  • 研发: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无菌生产要求,优化工艺。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的生产,包括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特别针对无菌药品的GMP生产要求。适用于在中国进行无菌药品生产的企业,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文件要点总结

  1. 无菌药品定义及分类:明确无菌药品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分为最终灭菌产品和非最终灭菌产品。
  2. 生产原则:强调无菌药品生产应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且不应仅依赖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
  3. 洁净度级别及监测:规定了洁净区的级别划分、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监测标准和方法。
  4. 隔离操作技术与吹灌封技术:对高风险操作的隔离操作和吹灌封技术提出具体要求。
  5. 灭菌工艺与方法:详细规定了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和过滤除菌的方法和要求。

结语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及工作建议:

  • QA:确保计算机化系统符合GMP要求,监控系统验证和维护过程。
  • IT:负责计算机化系统的技术支持和安全维护。
  • 生产:参与系统验证,确保生产过程中系统的正确使用。
  • 研发:在系统设计阶段提供专业意见,确保系统满足研发需求。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计算机化系统,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等。适用于各类药品生产企业,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要点总结:

  1. 风险管理: 强调计算机化系统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确保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患者安全。
  2. 供应商管理: 规定企业应与供应商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基于风险评估提供相关文件。
  3. 人员培训与职责: 强调对使用和管理计算机化系统人员的培训和明确职责。
  4. 系统验证与维护: 要求基于风险评估进行系统验证,保持验证状态,并及时更新系统清单。
  5. 数据安全与审计: 规定电子数据为主数据时的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备份、恢复和审计跟踪系统。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应全面理解GMP通则,确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符合规范要求。
  • QC(质量控制):需掌握质量控制相关章节,执行物料及产品检验。
  • 生产管理:熟悉生产管理相关条款,确保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
  • 设备工程:了解设备相关章节,保证设备维护和使用符合规范。
  • 物料管理:掌握物料与产品相关章节,确保物料的正确接收、存储和发放。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中药等各类药品的GMP(良好生产规范)管理。覆盖了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原料药等注册分类,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类别。发布机构为中国。

文件要点总结:

  1. 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企业必须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
  2. 关键人员职责:明确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的资质要求和主要职责。
  3. 厂房与设施要求:规定厂房、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必须满足药品生产的质量要求,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风险。
  4. 设备管理:要求设备的设计、安装、维护和使用应符合生产需求,便于清洁、维护和校准。
  5. 物料与产品控制:确保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正确接收、存储、发放和使用,防止混淆和差错。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部门):应全面理解并执行GMP原则,确保所有相关活动符合规定要求。
  • 生产部门:必须遵循文件中关于生产操作、设备维护和清洁、校准以及计算机化系统的规定。
  • 研发部门:在API的初期研发阶段,应考虑GMP原则以确保产品质量。
  • 临床部门:在临床试验阶段使用API时,应遵守特定的GMP实践,确保临床试验材料的质量。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合成、提取、细胞培养/发酵、从自然来源回收或这些过程的任何组合方法生产的活性药物成分(API)的GMP指南。不包括疫苗、全细胞、全血和血浆、血浆分馏产品、基因治疗API。适用于人类药品(药用)产品的API制造,包括生物技术公司、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文件要点总结:

  1. 质量管理体系:强调所有参与制造的人员应负责质量,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 人员:确保足够的合格人员参与API的制造,并进行定期培训。
  3. 建筑与设施:建筑设计应便于清洁、维护,并最小化污染风险。
  4. 生产设备:设备的设计、建造和维护应确保不影响API的质量,并定期校准。
  5. 文件和记录:所有相关文档应按照书面程序准备、审核、批准和分发,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6. 材料管理:建立材料接收、鉴定、隔离、存储、取样、测试和批准或拒绝的书面程序。
  7. 生产和过程控制:监控生产步骤的进展并控制过程变异性,确保API的一致性。
  8. 验证:包括验证政策、文件、资格认证、过程验证方法和周期性审查已验证系统的程序。
  9. 变更控制:建立正式的变更控制系统,评估可能影响中间体或API生产和控制的所有变更。
  10. 投诉和召回:记录并调查所有质量相关的投诉,并制定召回程序。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必读岗位建议:

  • QA:确保记录与数据管理符合法规要求,监督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生产:遵循记录管理规程,保证生产过程的记录真实、准确。
  • 研发:确保研发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符合规定。
  • 注册:在药品注册过程中,确保提交的记录与数据符合监管要求。

适用范围说明:
本文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的记录与数据管理。涵盖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等药品类型,适用于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原料药等注册分类,由NMPA发布,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企业类别。

文件要点总结:

  1. 记录与数据定义:明确了数据和记录的定义,包括其类型和形式。
  2. 记录类型与管理:规定了记录的类型、管理措施、以及电子记录与纸质记录的同等功能要求。
  3. 电子记录系统要求:详述了电子记录系统的设施配置、功能要求和用户权限管理。
  4. 数据管理规范:包括基础信息数据、行为活动数据、计量器具数据和电子数据的管理措施。
  5. 记录与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从记录的创建、更改、保存到销毁的全过程管理要求。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部门):深入理解验证流程和文件要求,确保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GMP标准。
  • 生产部门:按照验证指南进行设备和工艺的确认与验证,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 工程部门:参与设备和设施的安装确认和运行确认,确保其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 研发部门:在产品和工艺设计阶段考虑验证要求,确保可验证性。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和中药等药品类型,包括原料药、制剂等注册分类。主要针对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企业类别,由WHO发布,适用于全球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

要点总结:

  1. 验证与确认的关系:确认通常先于验证进行,如设备的安装确认(IQ)和运行确认(OQ)是工艺验证(PV)的前提。
  2. 验证方法:根据风险管理原则和生命周期方法,采用传统验证、同步验证或持续工艺确认等不同验证方法。
  3. 文件和记录:验证过程中必须有详细的文件记录,包括验证方案、报告和相关的测试数据。
  4. 风险管理:在验证过程中应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确定验证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变更管理的要求。
  5. 变更控制:对现有系统或工艺的任何更改都应遵循变更控制程序,并确保所有更改得到充分记录和批准。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确保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监督可见异物的检查流程。
  • 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注意避免引入可见异物,确保产品质量。
  • 研发:在药品开发阶段考虑可见异物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和无菌原料药的可见异物检查。适用于在中国注册的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适用于大型药企、Biotech、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1. 定义与要求:明确了可见异物的定义,强调了在GMP条件下生产和出厂前检查的重要性。
  2. 检查方法:介绍了灯检法和光散射法两种检查方法,并对适用情况和操作细节进行了规定。
  3. 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强调了在B级洁净环境中进行检测,以避免引入可见异物。
  4. 结果判定标准:详细列出了不同药品类型和规格的微细可见异物限度,以及超出限度的处理方法。
  5. 仪器校准与检查法:规定了光散射法的检测原理、仪器装置、校准方法和结果判定。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适用岗位:

  • QA(质量保证):必读,需理解生物指示剂的制备、应用和性能评估,确保灭菌过程符合规范。
  • 研发:必读,研发生物指示剂和灭菌工艺时需遵循指导原则。
  • 生产:必读,生产过程中使用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效果。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生物制品等药品类型,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等注册分类,适用于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

文件要点总结:

  1. 生物指示剂分类与要求:明确了载体型、芽孢悬液型和自含式三种生物指示剂的分类及制备要求,强调了生物指示剂的耐受性和稳定性。
  2. 微生物基本要求:规定了生物指示剂用微生物的特性,包括耐受性、无致病性、稳定性等。
  3. 制备与质控:强调了生物指示剂的制备程序和质量控制,包括微生物的大规模培养、收集、纯化和性能参数测定。
  4. 性能评估与选择:指出了生物指示剂性能评估的重要性,并指导用户根据灭菌工艺选择合适的生物指示剂。
  5. 应用与监控:强调了生物指示剂在灭菌程序建立、验证和日常监控中的应用,以及对灭菌效果的影响。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包装材料符合指导原则要求。
  • 注册:在药品注册过程中,需参考本指导原则以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 研发:在药品研发阶段,应根据本指导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用玻璃包装容器。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化学药品注射剂,特别针对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由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适用于中国境内的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各类药品研发和生产企业。

文件要点总结:

  1. 玻璃分类与特性:明确了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的分类,及其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对相容性研究的影响。
  2. 相互作用研究:强调了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以及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潜在影响。
  3. 相容性研究步骤:规定了从确定包装组件到安全性评估的六个关键步骤,确保系统性地进行相容性研究。
  4. 模拟试验与分析方法:提出了模拟试验的目的、条件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模拟试验预测玻璃容器的脱片可能性。
  5. 安全性评估:要求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包装系统是否适用于药品,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部门):深入理解GMP通则,确保所有质量控制活动符合要求。
  • 生产部门:熟悉生产操作的相关章节,保证生产过程遵循GMP原则。
  • 研发部门:了解药品开发生命周期阶段的相关要求,促进创新和持续改进。
  • 注册部门:掌握与市场授权相关的GMP要求,确保注册文件符合规定。
  • 药物警戒部门:了解投诉和产品召回的相关流程和要求。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欧盟地区内生产的所有类型药品,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疫苗和中药等。涉及的注册分类包括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等。适用于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CRO和CDMO等各类企业。

要点总结:

  1. 质量控制实验室实践:强调了实验室设备和人员应符合质量控制的一般和特定要求,以及微生物实验室应最小化交叉污染风险。
  2. 文件和记录:所有质量控制文档应遵循GMP原则,包括规范、程序、测试报告和验证记录。
  3. 取样和测试:详细说明了取样方法、测试方法的验证、结果记录以及趋势分析的重要性。
  4. 持续稳定性计划:上市后药品的稳定性应通过持续适当的计划进行监控,以确保产品质量。
  5. 外包活动和投诉处理:明确了外包活动的责任分配、合同要求以及投诉和潜在质量问题的记录、评估、调查和审查的程序。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岗位必读建议:

  • QA(质量保证):负责确保公司操作符合GMP要求,应详细阅读本文件以指导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 生产部门负责人:需了解GMP对生产操作的具体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
  • QC(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应熟悉质量控制的相关章节,保证检验方法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 注册部门:在处理药品注册相关事务时,需参考GMP要求确保注册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研发部门:在药品研发阶段,应考虑GMP对产品质量体系的要求,以促进研发到生产的顺利过渡。

文件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在欧盟境内生产的所有类型药品,包括化学药、生物制品及中药等。适用于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原料药等注册分类。主要面向Biotech、大型药企、跨国药企等企业类别,包括CRO和CDMO等。

文件要点总结:

  1. 药品质量体系(Pharmaceutical Quality System):强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质量体系中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2. 人员(Personnel):规定了与药品生产相关的人员资质、培训和卫生要求,确保员工理解并遵守GMP原则。
  3. 厂房设施与设备(Premises and Equipment):要求厂房和设备的布局、设计、维护必须适应生产操作,以降低交叉污染和错误的风险。
  4. 文件记录(Documentation):详细规定了GMP文件的类型、生成、控制和保存要求,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生产(Production):涵盖了从原材料接收到成品放行的整个生产过程,强调了生产操作的规范性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

以上仅为部分要点,请阅读原文,深入理解监管要求。

取自“https://login.shilinx.com/wiki/index.php?title=%E3%80%90%E8%AF%86%E6%9E%97%E4%B8%BB%E9%A2%98%E8%AF%8D%E3%80%91%E6%96%B0%E5%A2%9E%EF%BC%9A%E5%A4%96%E6%B6%88%E6%97%8B%E4%BD%93%EF%BC%8CMeta%E5%88%86%E6%9E%90%EF%BC%8C%E8%B4%A8%E9%87%8F%E6%96%87%E5%8C%96%EF%BC%8C%E5%8F%8C%E7%89%B9%E5%BC%82%E6%80%A7%E6%8A%97%E4%BD%93%EF%BC%9B%E4%BF%AE%E8%AE%A2%EF%BC%9AGMP%EF%BC%8C%E6%94%BE%E5%B0%84%E6%80%A7%E8%8D%AF%E5%93%81%EF%BC%8C%E5%8F%AF%E8%A7%81%E5%BC%82%E7%89%A9%EF%BC%8C%E7%9B%AE%E6%A3%80%EF%BC%8C%E8%AE%A1%E7%AE%97%E6%9C%BA%E5%8C%96%E7%B3%BB%E7%BB%9F%EF%BC%8C%E7%94%9F%E7%89%A9%E6%8C%87%E7%A4%BA%E5%89%82”
上一页: 【纪要】美国律师谈_FDA_关于仅中国试验策略、数据可靠性和监管参与必要性的挑战
下一页: 只能买$10000的原研却买不到$450的仿制?美国联邦政府放过医保中间人PBM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 【识林主题词】新增:期中分析...
  • 【识林主题词】新增:溶瘤病毒...
  • 【识林主题词】新增:无效的OO...
  • 【识林主题词】新增:控制图,...
  • 【识林主题词】新增:干细胞,...
热点新闻
  • ICH 发布新 Q1 稳定性指南...
  • 【直播】25年4月全球法规月报...
  • 【识林新文章】中国无菌附录对...
  • 【识林新工具】AI知识助手,AI...
  • VHP(过氧化氢蒸汽)的“脆弱...

 反馈意见

Copyright ©2011-2025 shilin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识林网站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650号-2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78号
请登录APP查看
打开APP